2010年,斯内德带领荷兰队闯入南非世界杯决赛,那一年的评选,携意甲、意大利杯和欧冠三冠王的斯内德,却空手而归。执教他的穆里尼奥凭借这几块跳板,跃上皇马帅位,弗洛伦蒂诺主席指望他能在联赛制住梅西,正是后者抢走了足球先生奖座。
那一晚,多少球迷为斯内德叫屈。但回过头看,那是世界足球先生与金球奖合并评选的第一年,专业媒体的选票有三分之二被分到国家队主帅和队长手里,前一年的金球奖得主、2009-2010赛季攻入47球的梅西,除了实际成绩,在印象分上更赚足眼球。在两种评选标准的角力下,斯内德沦为牺牲者。
国际足坛之后进入“梅罗时代”,两人的垄断性统治,掩盖了足球先生依旧模糊的评选标准,人们热衷讨论的,是梅西蝉联还是C罗坐庄?里贝里(2013年率领拜仁夺得德甲、德国杯和欧冠三冠王)等的鸣冤,声音微弱。
而梅罗两位国家队弱、俱乐部强的相似姿态,让足球先生的评选更倾向于俱乐部的成绩。2010年之后的两届洲际大赛(2012年欧锦赛和2014年世界杯)冠军队核心,都未被正眼瞧过。直到国际足联与《法国足球》结束了6年合作,世界足球先生重新单独评选,世界杯年的表现,再度成为当选的最重砝码。
莫德里奇击败梅西和C罗以及萨拉赫,当之无愧。他向世人证明了一名球员在球队中能够起到的影响力,尤其是精神方面的影响力。足球这项团队运动的真谛,在莫德里奇身上重新得到淋漓尽致的诠释。而选择莫德里奇,也是“世界足球先生”评选重新圈粉的机会。
今晨捧起奖座,莫德里奇也许要感叹时运多变。“魔笛”赶上了世界足球先生评选重起炉灶,相比大自己1岁的斯内德,他幸运了许多。 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