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美国内一些人声称,中国进行不公平竞争,导致美国对华货物贸易出现巨额逆差,美国吃亏了?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傅自应:这个说法与事实不符、站不住脚,完全是一种误导,中美双方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中美经贸合作是双方优势互补的自然结果,是国际产业分工的必然选择,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经过近40年发展,中美经济深度融合、相互依赖。双边贸易规模已达到7000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超过2300亿美元,美资企业在华年销售收入7000亿美元,利润超过500亿美元。
实际上,贸易差额只是交易量之差,而不是盈亏的多少。美国在中美双边贸易中有没有吃亏,企业和消费者心里最清楚。
美对华贸易逆差的形成与两国经济结构、国际产业分工、统计差异等多种因素有关。从根本上说,贸易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竞争力强的产业出口相对多。美国在汽车、飞机、农产品、服务业等优势产业都对华保持大顺差。2017年中国自美进口汽车131亿美元,对美出口汽车14亿美元。美对华农产品贸易顺差达到164亿美元。美对华服务贸易顺差超过540亿美元。中美贸易不平衡还与美对华出口管制有关。美有关机构分析,如果放宽民用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限制,美对华贸易逆差可减少35%左右。中国想进口的东西美国不卖,也是造成目前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中方愿意努力推动双边贸易向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希望美方也能展现积极姿态。当今世界是一个地球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经济全球化发展势头不可改变,中美经济合作趋势不可逆转。
问:中国经济是否能经受住中美经贸摩擦所带来的冲击?下一步中国将如何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美国进一步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会对中国经济带来影响,个别行业和地区受影响还会比较大。但综合来看,风险总体可控,中国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支撑:
首先,中国经济整体有韧性。2017年我们的经济总量已达12.7万亿美元,出口达2.26万亿美元,2000亿美元在出口总量中占8.8%。如果考虑加工贸易的影响,对增加值的影响还会再小一些。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产业门类齐全,构成多元,不同部分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和替代,在应对外部冲击时往往能够表现出很强的弹性和韧性。
第二,中国经济内需有潜力。我们有近14亿人口,超过发达经济体的人口总量,年人均国民收入近9000美元,而且消费升级的趋势明显。可以说,国内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同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还很不平衡,所以有很多短板、弱项,因此增加投资的潜力也很大。所有这些,都给中国经济应对外需波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市场主体的竞争力在不断提升。尽管进出口企业遇到很多困难,但正是在应对外需下降的挑战中,不断增强了适应市场、开拓市场和科技创新的能力。面对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特别强调要做好我们自己的事,重点是六个稳,就是要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讲到如何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具体措施归纳起来是三个更加:一是更加有效地扩内需、补短板,二是更加有效地减负担、优环境,三是更加有效地调结构、提能力。
问:何种情况下中方愿意重启高级别贸易谈判?最快什么时候可以重启?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什么时候能够重启中美高级别经贸磋商完全取决于美方的意愿。中方对通过磋商、谈判解决经贸分歧的大门是敞开的,但是要想让谈判磋商有效果,首先,必须要平等对待、相互尊重。现在美方采取了如此大规模的贸易限制措施,把刀架在别人的脖子上,这种情况下谈判怎么进行?它不是一个平等的谈判和磋商。第二,谈判、磋商一定要有诚意,遵守诺言。中美高级别磋商已进行四轮,取得了不少共识,双方甚至发布了联合声明,但是美方出尔反尔,抛弃这些共识,采取了贸易限制措施,这使得谈判没法进行下去。所以我想强调,只要有诚意,只要在谈判中平等相待,遵守诺言,谈判是可以找到出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