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体汇/聚焦
     
本版列表新闻
~~~实用技艺变身生活美学
~~~实用技艺变身生活美学
~~~实用技艺变身生活美学
     
2018年11月0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钩针编结对话世界名画
实用技艺变身生活美学
朱光
  本报讯(记者  朱光)上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的钩针编结,作为一门实用技艺基本退出日常之后,昨天以描摹世界名画的姿态,成为“对话——中国非遗的国际表达”这一展览的主角,出现在宝龙美术馆,升华为从生活中提炼出的美术展品。

  钩针编结最早发源于比利时,是蕾丝花边的制作工艺,时至今日都有专门传授编结技艺的学校。上世纪80年代,这门手艺成为上海阿姨妈妈的绝技——台布、沙发罩布、电视机罩子、电话机盖布等都可以自己编结,比拼花色。30年后,花色罩布基本在日常生活中绝迹,但是这门源于生活的技艺,如今高于生活了——不仅成为闵行区的市级非遗项目,还成为可以描摹世界名画的才艺。以编结工艺勾勒出的梵高的《星空》《向日葵》(见上下图 朱光 摄)、莫奈的《睡莲》等,成为国际表达的一种方式。

  参加钩针编结艺术展的多为钩针高手,仅莘庄地区就集结了60位阿姨。前来参加艺术展的阿姨,不仅亮出了自己如画般的作品,还穿上了钩针编结的服饰——五彩斑斓、手法各异,拼的都是创意。他们还不时与自己的作品或自己喜欢的作品合影。钩针编结的技艺不一般,有接、缠、铺等各种针法,结合镶珠、嵌花等工艺。她们以纯手工制作了100余件展品。2007年被列入市首批非遗名录的莘庄钩针编结技艺,最初还是当地女性养家糊口的生活技能。这次向艺术品的转变,展现了传统非遗技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三个展区,分别体现了世界名画、当代美术家作品和古代山水书画。有些编结艺术作品真的仿佛梦境般美丽、新奇,不仅符合了当代审美,还形成了中国非遗与国际艺术之间的一场跨时空对话。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共享进博会
   第A06版:共享进博会
   第A07版:共享进博会
   第A08版:共享进博会
   第A09版:共享进博会
   第A10版:共享进博会
   第A11版:共享进博会
   第A12版:共享进博会
   第A13版:共享进博会
   第A14版: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聚焦
   第A16版:聚焦/文体汇
   第A17版:文体汇/聚焦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2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6版:影视/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第A28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9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30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31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32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回眸旧光影
钩针编结对话世界名画
广告
新民晚报文体汇/聚焦A15钩针编结对话世界名画 2018-11-04 2 2018年11月0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