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本版列表新闻
~~~——读鱼丽《茶经:煎茶滋味长》
~~~——读鱼丽《茶经:煎茶滋味长》
~~~——读鱼丽《茶经:煎茶滋味长》
~~~——读鱼丽《茶经:煎茶滋味长》
     
2018年11月0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留清香在人间
——读鱼丽《茶经:煎茶滋味长》
孙永庆
  ◆ 孙永庆

  饮茶是一种生活情趣艺术。茶可入世,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喝茶有种衣食无忧的踏实感。茶亦可出世,琴棋字画诗书茶,喝茶有种闲情逸致的缥缈感。陆羽把茶的这种意趣融入《茶经》中,使历代的文人墨客不断从《茶经》里汲取诗意,终于诞生了茶文化,“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正如鱼丽在《茶经:煎茶滋味长》中所说:“《茶经》一书,为中国的茶文化史勾勒出一个整体轮廓,构建了丰富的心灵感受,展示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后世学者均以此为素底,将茶赋予很多审美和文化的意义。”

  鱼丽对《茶经》是如何感悟的呢?“阅读《茶经》的日子,精神是反省的、回味的、沉思的、分析式的。那古往今来的茶人和茶事,似都能与现实产生联想,这美丽的影像,一时间居然成了我感官世界里的全部。”阅读的过程中,人生目标似乎清晰了许多,在茶的世界里,能够更深切地体味人生。她把这种对茶的认识融入到对《茶经》的品评中,便有了自己对茶的精神追求,每段点评都有醒目的标题,是个性化的解读,是鱼丽版的《茶经》。在《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一节中有很好的呈现,茶的美学趣味,让陆羽不断寻求对茶性和茶人品行的陈述方式,鱼丽也是这样不断地寻求,喝茶就是一个不断修行的过程。“《茶经》倡导的‘精行俭德’,与现代人所追求的优雅怡然的生化方式不谋而合,可见只有精行俭德,才算品得真滋味也。”什么是“俭约的饮茶之道”?“为饮最宜”乃《茶经》之眼。在今天,隽永的茶味在陆羽茶道的影响下,更是人们别样的生活况味。

  鱼丽在《江南:人文茶思》里谈对待茶品的态度,“有些茶并非名茶,在品茶图典之中,甚至都没有记载。但是在盅盅沏淡的茶水之后,人生得到平淡、清和的心绪,便获得了一份圆满。”对茶的认知应该不断更新,这正是《茶经》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我们看鱼丽怎样诗意地解读《茶经》。她把《茶经》分配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用季节的变化来体悟茶的韵味。其精彩之笔是她的点评,她点评的笔法是散文化的,点评的语言是诗性化的,能更好地引领读者品味茶文化,追寻古人雅致的生活,好像在古宣之上,描绘出一幅幅茶意图,有的意蕴深厚,有的意趣盎然,有的清丽典雅,有的灵秀隽永,仿佛是渐次展开的《茶经》册页。对茶的命名写得更有趣,那就是《人在草木间》,“就这样,从一草一木中解读远逝的天地精华与人文遗韵,一种轻微古旧的茶气息就此弥漫开来。”采茶是最受文人偏爱的农事,“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茶之嫩芽,抽芽时卷曲如拳,晨露未干,采茶女把它们采下,放入筐中,是多么美好的一景,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共享进博会
   第A06版:共享进博会
   第A07版:共享进博会
   第A08版:共享进博会
   第A09版:共享进博会
   第A10版:共享进博会
   第A11版:共享进博会
   第A12版:共享进博会
   第A13版:共享进博会
   第A14版: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聚焦
   第A16版:聚焦/文体汇
   第A17版:文体汇/聚焦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2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6版:影视/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第A28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9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30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31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32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冷酷又不乏温情的黑色寓言
新书速递
为留清香在人间
“泡老”而求清气几许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读书A23为留清香在人间 2018-11-04 2 2018年11月0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