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 上海交响乐团一百四十年的四个“第一”
     
2019年01月1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越三个世纪的乐章
—— 上海交响乐团一百四十年的四个“第一”
朱 渊
▲ 工部局时期用的贝多芬总谱
◀ 1937年4月17日,演出海顿清唱剧《创世纪》节目单
▶ 1928年11月19日,舒伯特逝世100年纪念音乐会节目单
■ 1938年秋,梅百器指挥工部局乐队在兰心大戏院演出
■ 梅百器(右)与女儿弗洛莉亚(中)在上海
黄自
黄贻钧
■ 1942年,乐队在兰心大戏院为芭蕾舞演出伴奏
  ◆ 朱  渊

  作为中国第一支职业交响乐团,140年前,上海交响乐团初试啼音,开启了交响乐在中国的发展历史。140年来,她历经风雨,走出了中国特色的交响乐之路,谱写了一曲跨越三个世纪的乐章。140岁的上海交响乐团,宛如一部浓缩的中国交响乐史。她见证了上海的发展,也用最亲切动人的音符以及不断超越的精神,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上海的每一个人。

  上海交响乐团是亚洲最早建立的专业音乐团体,也是中国交响乐的发源地。其前身为上海公共乐队,后改称为上海工部局乐队。乐队在意大利指挥家、钢琴家梅百器的指挥下,最早介绍西方音乐、并演奏了中国第一部管弦乐作品,培养了中国首批音乐人才,它拥有最早的中国交响乐观众,曾被誉为“远东第一”。

  首则报纸广告

  1879年1月8日,《字林西报》上的一则广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预告“1月16日晚9时爱美剧社将在兰心大戏院举行该社成立以来的第61场演出,上演三幕喜剧《我们的!》,由新组建的‘上海公共乐队’首次出场伴奏,指挥雷穆萨。”这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古老的交响乐团最初的亮相,由此翻开了延绵140年的中国交响诗篇。

  当时的上海公共乐队只是一支在租界为外侨服务的管乐队,由法国长笛家让·雷穆萨主持。这场演奏中,雷穆萨为爱美剧社的这部喜剧挑选了数首序曲与间奏曲,包括意大利歌剧作家董尼采第的《鲁克莱齐亚·波尔吉亚》选曲,中间还演奏了夏尔·雷科克的歌剧《安戈夫人的女儿》选曲等。

  首批中国观众

  意大利钢琴家、指挥家梅百器的到来,将因受一战影响而濒临解散的上海公共乐队带入首个辉煌时代。1919年9月,41岁的梅百器担任了乐队指挥,上海交响乐团史上长达23年的“梅百器辉煌时代”开启。从那时起,世界名曲的乐谱不断被带进乐队。三年后,乐队更名为“上海工部局乐队”。

  用交响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几乎是中国交响乐团诞生初期的传统。1933年5月21日,在大光明影院上演中西乐队同台的音乐会中,俄罗斯作曲家阿甫夏洛穆夫、梅百器指挥工部局乐队演奏了刘经芳独唱《晴雯绝命辞》。这张节目单上注明梅兰芳是“发起人”,鲁迅夫妇欣赏了头一天的彩排。

  梅百器时代,曾有众多世界知名音乐家与工部局乐队合作。1936年1月9日,梅百器指挥工部局乐队在大光明大戏院演出海顿的《创世纪》,这是被称为“最伟大的声乐作品”的清唱剧在中国的首次公演。最能证明梅百器时代工部局乐队炙手可热的,当属他们在兰心大戏院举行的最后四场音乐会。那天,近2000名听众因为买不到票被拒之门外,其热度不亚于现在的巨星演唱会。

  梅百器很重视交响乐在中国人中的普及以及华人听众的参与人数。他的女儿弗洛莉亚回忆道:“我父亲从来都希望古典音乐能在中国人中间发展。在他成为指挥的1919年,中国人还不能到市政厅去听音乐会。但父亲坚持市政厅的音乐会是属于200万上海人的。到1925年,他以辞职为要挟,工部局董事会终于同意中国人参加音乐会。”梅百器也常对女儿说:“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国学生的音乐才能会使得他们走得很远,中国也必将会走很远”。

  首个中国身影

  工部局乐队本是为租界里的外国人设立的,中国人难以参与其管理和演奏。直到1927年,工部局乐队才首度有了中国人的身影。曾在青岛跟一个意大利人学小提琴的谭抒真,以实习生身份加入工部局乐队。谭抒真后来专门写了篇有趣的短文记录这段经历:“我去问指挥,你们要不要人?梅百器问了是谁教的后,说明天来。次日早上我就去上班,大家看我是中国人,都很新奇。”1938年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其中包括黄贻钧、陈又新、徐伟麟以及毛楚恩。

  写就中国第一首管弦乐作品序曲《怀旧》的黄自,后来成为了中国音乐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这个生于上海川沙的男孩,清华大学毕业后,曾赴耶鲁大学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黄自创作的《都市风光幻想曲》是中国作曲家首次为影片谱写的片头音乐,后来此曲被梅百器指挥上海工部局乐队录制成唱片。

  首位中国指挥

  1949年5月27日,上海市军事管理制委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同年6月,上海市军管会接管了乐团,改名为上海市人民政府交响乐团。黄贻钧、谭抒真、窦立勋均为乐团管理小组成员。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但乐团在黄贻钧的带领下渐渐恢复演出。1949年10月8日,中国指挥家黄贻钧作为新中国第一位指挥家首次登台指挥交响乐团,演奏中国作品。

  最早师从黄自学习作曲的黄贻钧和同期音乐家们,为乐队在新旧交替时代做出巨大贡献,使乐团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艺术氛围和演奏状态。1951年6月16日,乐团正式更名为上海市人民交响乐团。翌日,在兰心大戏院举办了庆祝命名音乐会。与“上交”同行的中国音乐家不计其数,包括已故的驻团作曲家朱践耳,作曲家陈钢,指挥家郑小瑛、韩中杰,大提琴家司徒志文,钢琴家傅聪,小提琴家俞丽拿等。

  后记>>>

  在新中国曙光的沐浴下,“上交”踏上了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驱轮。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家共同铺就了“上交”140年光荣与梦想之路,塑造出标识独特的民族自主品牌。从1923年第一名中国观众走进剧场聆听古典音乐,到1985年万人空巷彻夜不眠只为一张乐团的贝多芬演出票,再到2017年追随“上交”在欧洲著名音乐节上传播中国声音,2018年新乐季季票开售时20分钟销售额即破百万……这一路,乐团与这座城市休戚与共,水乳交融,受到城市的浸润惠泽,也用音乐滋养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如今,上海交响乐团更是以一种宽阔的视野和宏大的格局拥抱世界,成为让世界为之瞩目的“上海文化品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别报道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话题/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第A18版:影视/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A2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A2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跨越三个世纪的乐章
新民晚报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A20跨越三个世纪的乐章 2019-01-13 2 2019年01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