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100余家机器人企业入驻,芜湖打造“国字号”产业集聚区~~~
     
2019年01月1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100余家机器人企业入驻,芜湖打造“国字号”产业集聚区
安徽“智造”串“链”长三角
潘高峰 张 龙
“国家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企业车间
芜湖机器人产业孵化基地
  文 / 首席记者 潘高峰  图 / 本报记者 张 龙

  提起芜湖,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奇瑞汽车。很多人并不知道,芜湖的机器人已经和汽车一样,成为安徽的“智造”新名片。

  作为中国首个“国字号”机器人产业集聚区,近年来,芜湖机器人产业园渐成规模。目前已集聚机器人产业链企业100余家,一大批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开始“扛起”自主研发的大旗,正在打破进口机器人的市场垄断。

  安徽芜湖

  安徽芜湖,别称江城。地处长三角西南部,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是华东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安徽创客之城,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合肥都市圈成员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

  2013年,芜湖规划建设“国家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5年来,已集聚机器人产业链企业100余家,率先在全国实现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机器人本体全面接近国际一流水平,机器人系统集成日趋成熟,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龙头牵引 打造机器人产业生态链

  冬日芜湖,阴雨连绵。开车穿行在位于鸠江区的芜湖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核心地带。

  在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门前,两台工业机器人挥舞着粗壮的“手臂”,各举着一块LED显示屏,灵活地不停前伸、侧举、聚拢……两块屏幕合起来时拼成一句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两台是‘165kg重载点焊机器人’,是我们公司最先研发制造的,当时还载入了‘中国企业创新纪录’。”陪同参观的埃夫特综管部工作人员余晓娇告诉记者。

  机器人不仅“力能扛鼎”,也能精细“绣花”。在公司底楼的展示厅,工作人员将参观者写下的签名输入程序,机械臂轻挥之间,转瞬就将签名镌刻在一枚小小的纪念币上,不差毫厘。

  从零起步,历经十年发展,埃夫特已经成为本体销售规模最大的国产机器人公司,国产机器人出货量排名第一,国产机器人企业综合排名第二。但在芜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东看来,“国家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的战略优势,不仅在于拥有埃夫特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更在于形成了上中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构筑了机器人产业的良好生态。

  据张东介绍,2013年,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批复安徽,加快发展以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为主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目前,“国家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规划了总面积5300亩“国家芜湖机器人产业园”,建设了5.7万平方米的“机器人产业孵化器”;同时,还在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及芜湖县布局了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去年全年产值已经突破120亿元。

  产业联盟

  长三角合作分享万亿市场

  芜湖鸠江区的经济和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张上海告诉记者,就在几年前,芜湖还只有四五家与机器人相关的企业,眼下已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到了100多家,短短几年时间,芜湖见证了中国机器人产业飞速发展的历程。

  “你来采访前不久,就在2018年12月21日,G60科创走廊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芜湖举行。”张上海透露,在这个大会上,上海、杭州、苏州、合肥等9个G60沿线城市的经信部门负责人共同发布了《G60科创走廊机器人产业合作芜湖宣言》,将围绕促进产业一体化发展、促进产业协同创新、打造行业重点自主品牌等五个方面,支持G60科创走廊机器人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机器人产业亿万市场。

  这也是不少业内人士共同的期盼。埃夫特常务副总经理、CTO游玮告诉记者,机器人产业是与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的,而长三角区域是中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加速这个区域的一体化进程,将大幅提升区域制造业所需的商业生态,必然对机器人产业起到推进作用。

  同时,长三角区域合作也会优化区域资源,完成产业协同布局和产能优化。游玮认为,在这一过程中,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将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埃夫特除了整机业务以外,还有面向智慧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的业务板块——相关智能制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的政策出台,必将促进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据游玮介绍,目前,埃夫特已经在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相关人员已在去年7月完成入驻。研发中心目前主要开展机器人控制系统、智能视觉系统及决策系统的相关软件开发。

  “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主要是看重上海丰富的高教资源,可以更有效招募高潜质的应届生,充实和完善人才梯队。”

  区域带动

  科技创新速度不断提升

  “国家试点”和“省级基地”的双重叠加政策优势,让“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得以充分发挥机器人产业生态链的优势,努力去摘取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而机器人产业的高速发展,也反过来带动了芜湖科技创新实力的提升。

  2018年4月,芜湖市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在《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中,芜湖位列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排名第38位。其中,在城市创新投入竞争力这项指标中,芜湖位列第八。资料显示,去年1月至10月,芜湖申请专利31550件,其中发明专利24188件;授权专利7662件,其中发明专利1909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31件,连续7年位居安徽第一。

  尤其是G60科创走廊机器人产业联盟在芜湖成立,不仅助力长三角机器人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格局,也大大推动了产学研合作。据统计,类似的合作,仅去年以来就开展各种对接活动30余次,全市科技成果登记数629个,位居全省第二。

  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公司和落户芜湖的华东光电研究所获批组建首批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哈特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7家新型研发机构获批首批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超过全省三分之一。

  一系列的动作和亮眼的数据,让芜湖的创新排名不断跃升。根据人民论坛测评中心日前发布的长三角26个城市综合创新能力测评排名,芜湖跻身前十名。其中城市创新持续力指标,芜湖以92.70的高分位居第一。

  “我的事业烙着上海印记”

  芜湖机器人产业聚集区内的酷哇机器人有限公司里,一台无人驾驶的清扫车正在规划好的路线上自动清扫。它平稳有序地行驶着,经过的路面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公司CEO何弢告诉记者,这台清扫车使用了多线扫面激光雷达、固态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声纳和视觉等多款传感器,强化了车辆2米内的精准近距离感知,可以在复杂人流中精准穿插绕行和避障,平均驾驶速度为24km/h。“目前,我们已经拿到了国内公开道路环境下自动驾驶车辆上路行驶的首块牌照。”何弢表示。

  何弢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专业,之后去日本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底回国后,何弢到母校上海交通大学任教,并开始创业征程。2015年8月,他在上海创办了酷哇机器人有限公司,初创团队12人都来自上海交大。2016年9月,经安徽芜湖市政府招商引资,公司的总部搬迁入“芜湖机器人产业园”。

  “除了无人驾驶的清扫车,我们还开发出了全球首款‘行走的行李箱’。”何弢告诉记者,这种将机器人和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在了行李箱上的产品,一问世就引发关注,成为“网红”。试想一下,出差或旅游时,有一个“机器人行李箱”紧紧跟随,距离超过1.5米,行李箱还会发出提醒,这是多么酷炫!

  虽然离开了上海,何弢与上海依然“藕断丝连”:公司的一级研发任务在上海漕河泾,芜湖是公司的生产基地,承担的是二、三级研发和产品生产的任务。在他看来,自己的事业烙印着深深的上海印记,自己的经历更是长三角城市间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缩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别报道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话题/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第A18版:影视/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A2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A2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安徽“智造”串“链”长三角
新民晚报特别报道A02安徽“智造”串“链”长三角 2019-01-13 2 2019年01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