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下 今非昔比
1985年,《卡西欧杯家庭演唱大奖赛》在上海电视台播出,这是第一个面向普通上海市民家庭的歌唱类节目,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批素人选秀节目。那一年,叶惠贤成了大奖赛上的第一位主持人。30多年过去了,再次回到这片舞台,“现在的条件,灯光、舞美、音响……比30年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叶惠贤说,“那时候没有伴奏带,我上台主持,几套西装都是自己买的,而且都是很普通的那种。”
“我也是第一次从报幕员向节目主持人转变,需要在舞台上和选手互动,调节气氛。”叶惠贤依然记得30年前有一组参赛家庭——丈母娘和女婿的组合,在台上,叶惠贤说果然是应了上海人的那句话,“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随后叶惠贤问女婿准备唱什么歌,女婿说:“唱首《再见吧妈妈》。”叶惠贤笑着说:“虽然和丈母娘比较亲,可也不能和妈妈再见啊。”气氛轻松又愉快。
30年前,也有让叶惠贤感动的家庭组合。一组军人家庭,唱的也是《再见吧妈妈》,兄弟都是刚刚从前线回来,这首歌是他们奔赴战场时和妈妈告别唱的歌——爸爸和妈妈也是军人,参加过上甘岭战役。30年后的今天,依然有军人的家庭站在了决赛的舞台上,叶惠贤向他们致敬,“旋律轻盈,信念坚定,看似浪漫,充满豪情”。
与30年前不同,叶惠贤这次不再是主持人,而是观察员的身份。他说从“卡西欧”到“长三角”,“节目在长足进步,家庭的温情在延续,只有国家越来越兴,小家才会越来越旺。”
这片舞台 家的感觉
在第五届“卡西欧杯”上,周冰倩是冠军。30年后,周冰倩再看当年的参赛视频,她曾踌躇满志道:“希望以后不仅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二胡演奏家,还能成为一名流行歌星。”她说如今这些愿望都实现了。
那时,周冰倩没有专门的演出服,直到复赛前夕,老师朱均雄去深圳出差,给她带回来一条时髦的绿裙子,“复赛时,我就穿着那条裙子上台,唱的歌是《篱笆墙的影子》,后来我就把绿色作为幸运色。”拿了冠军。也让周冰倩坚定了唱歌的决心,“我路过唱片店,很多人在听我唱的歌,他们也不认识我,我就和他们一起听。”
这回做观察员,周冰倩又见到了当年一起参赛的老朋友,“有种回到家看到亲人的感觉,不一样的是我们都长大了。”周冰倩说,“看到年轻人唱自己喜欢的歌来表达自己,很开心,不过最打动我的还是那种家庭氛围。每次看见一家几口一起登台,我都觉得非常温馨。他们让我感受到,其实我们的生活真的很幸福,要珍惜当下。”
生活再忙 也要歌唱
观察员的席位上还坐着孙鸣洁,他是首届“卡西欧杯”的五强选手。他回忆道:“第一届招募选手时,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节目是做什么的,没有什么人报名。我正好在电视台参加少儿歌唱节目,那个导演也在做‘卡西欧’,就让我带着全家来凑个数。”孙鸣洁说,“起先妹妹还不愿意,是爸爸动员她才肯来的,那次也促成了我们一家人的合作。”
与“卡西欧杯”不同,这次比赛的地域从上海扩展到了长三角地区。“与那些年的‘卡西欧’相比,毫无疑问,现在家庭歌唱水平越来越高。”孙鸣洁从观察员的角度点评道,“我也看到了比赛前几期,有很多家庭组合是爷孙组合,不难想象也可以理解,家里的顶梁柱都在忙着工作,很难抽出时间在工作日来录制节目。不过,随着节目播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全家出动了。”
相信不久,站在街头,不仅可以看到万家灯火,也能听到越来越多的阖家欢唱。
本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