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中保存有一只底款为“景德镇制”的花鸟粉彩大瓷瓶。说它是“重器”,基于几个原因:
首先,1987年9月我家从裕德路潘家宅一间连地产税都免征的“棚户简屋”动迁到漕溪三村一室半新公房时,我的老同学老同事吴永康在第一时间就和他妻子一起到位于漕溪三村我的一室半新家来祝贺。因为吴同学知道我家原来住的老房子是三代人过着用自来水要靠从100米外的给水站挑来、“方便”都是用马桶痰盂罐、烧饭烧水都是用煤饼炉的不方便生活。为此,当他们了解到我家住房这次能得到很大改善也由衷地为我们高兴,特地从他们吴泾家里专门用一只纸板箱装了这只大瓷瓶,并在纸箱的空隙处塞满了刨花旧报纸等填充物,乘坐龙吴线公交车两人合力搬运到我家作为贺礼。因此这是一份非常重的情意。
其次,因为这瓷瓶通高达61厘米,最大胸径26厘米,再加上底足直径、口径分别为18厘米、18.2厘米,基本有6个月大孩子一样的身材,因此放在自己家的矮花架上可以说是有点“弹眼落睛”。
最后,不算这只大瓷瓶的实际价值,就算它占据了家里起码0.25平方米宝贵的面积,按现在小区每平方米8万元计算,2万元的面积就成了这只瓷瓶的独享地方,再加上30多年来我们为它付出的所占面积的物管费,也已经不少了!又因为是瓷器,容易损坏,我们全家人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它,付出的心血也不算少。因此我经常自得其乐地称这只瓷瓶是我家收藏老物件中价值最高的“重器”。
关于这只“重器”的用途,家里的人一直没有定论。开始想把它当成花瓶使用,但不管是生日捧花,还是节日插花,放进这只盛了大半瓶水的“重器”里,都会遭受“灭顶之灾”。就算到了冬天买了长长的一把银柳条,插进瓶去也仅露出三分之一!
后来,看到《康熙王朝》等电视剧的紫禁城宫殿里也有相似的大瓷瓶或放在地上,或搁在矮几上,里面均没有鲜花啊什么的。此后,家里人一致认定这大瓷瓶其实就是一个大摆件,是件装饰品,是不能作为日用品来放置物品的,不然使用成本太高了。万一损坏,那更是得不偿失!
不料,事情又有了转机。今年8月(2018年8月23日《上海老年报》8版)我看到媒体上有介绍静安寺寺藏的一幅国家二级文物被后人起名为《投壶射礼》古画的文章。其中说到:“投壶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由于庭院不够宽阔,不足以张侯置鹄;或者由于宾客众多,不足以备弓比耦;或者有的宾客的确不会射箭,故而以投壶代替弯弓,以乐嘉宾,以习礼仪。”而比照古画中用来接受宾客投掷箭的“壶”,无论从其形制,还是和画作中人的比例看大小、高度,几乎和我家的“重器”大瓷瓶相似。这下,我更高兴了,因为这“重器”也许就是古代“投壶射礼”中的“壶”!虽然说不上是古董文物,但至少我可以在亲朋好友问起这只大瓷瓶的用途时,可以讲这个故事了,以证明其是我家值得收藏的“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