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4月0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面包孙子”
翁杨
  翁杨

  梅花绽放的一个春日午后,张堰敬老院的115名孤寡老人相互间传递着一个好消息:“‘面包孙子’今天下午来看望大家了。”好多老人笑谈着,伸长脖子等待着。近两年来,每个月“面包孙子”都会选一个日子,给每人送上刚刚烤制出炉的面包。随他一起来的重孙辈的七八个孩子当小助手,顷刻间,敬老院里有了欢笑声,有了香甜气,有了老人们品味甜美的开心时刻……

  被老人们称为“面包孙子”的青年人叫顾寒风,1986年出生在上海金山亭林一个贫困家庭。高中毕业后,他随妻子来到金山张堰开始自主创业,开了一家面包店。微微盈利后,顾寒风就在考虑一个问题,自己从小承受政府的救济,有能力了就应该报答这个社会。顾寒风的父母都是残疾人,母亲40多岁就住进了敬老院,因病去世后,爷爷也进了敬老院。顾寒风知道住在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是没有机会吃到刚出炉的新鲜面包的。再说,价值七八元、十多元一个面包,老人们是舍不得消费的。

  顾寒风主动联系敬老院院长,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得到支持后,顾寒风隔天联系院长记下人数,第二天,动手制作老人喜欢的松软微甜型面包。下午两点前往敬老院,把新鲜出炉的面包送到老人们手中,还抽空与老人们聊聊天。敬老院院长为顾寒风的行为给一个大大的“赞”。她说顾寒风做好事,献上的是一份真情实意。实体经济的小店盈利不多,每月千余元的支出长年累月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顾寒风把受助对象当成“金贵的老宝贝”,每次特意精心为老人制作没有防腐剂,不添香料的高质量面包。像顾寒风两年来坚持每月来探望老人的唯有他一人。顾寒风向院长表态:“只要我的小店不关门,我就一直送下去。”

  顾寒风甘当“面包孙子”的事情被口口相传了,好多朋友、熟人主动联系他,希望自家的孩子能跟着他一起去。顾寒风觉得让孩子亲身感受助人的乐趣也是一件传承,他欢迎孩子们加入送面包的队伍。两年来,附近两所小学的好多次小队活动都设计了“献爱心,敬老人、送面包”活动。孩子们准备了“压岁钱”买面包送老爷爷、老奶奶,可最后顾叔叔都不收钱,他说小朋友们只要有敬老的心就可以了。家长们感激顾寒风,孩子们亲身实践“尊老”活动,体验了助人的快乐,顾寒风无愧为“爱心使者”。

  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长久做好事。顾寒风的家境并不富裕。一家三口在张堰住着的90平方米房贷款30年,每月还款3000多元。但对于每月给老人们送面包的千余元开销,妻子丁菲支持。她说:“寒风一心要报恩,我应该满足他的心愿。他每次送完面包后回家就特别开心,由此,他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感。赢得百多位老人们的笑容不容易,我们全家为他开绿灯。”丁菲与顾寒风是高中同学,结婚时,她把娘家的房子当婚房,婚后帮丈夫一起赡养老人。如今每月甘愿为敬老院里一百多位老人的“甜美时刻”付出钱财与精力,丁菲是一个大气而有爱心的好妻子。

  “爷爷奶奶们开心,我便快乐。”被评为“金山好人”的顾寒风常这么说。

  十日谈

  平凡中的伟大

  责编:殷健灵

  他经商成功,不忘回报社会。请看明日本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上海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新民旅游
   第A20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1版:旅游资讯
   第A22版:旅游资讯
   第A23版:旅游资讯
   第A24版:旅游资讯
   第ZF01版:中缝4-21
“星儿”期待更多的接纳
孩子打官司
古今石楠各有春
牡丹(中国画)
又闻艾叶香
“面包孙子”
新民晚报夜光杯A17“面包孙子” 2019-04-02 2 2019年04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