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十分钟,邂逅《十分上海》~~~
十分钟,邂逅《十分上海》~~~
十分钟,邂逅《十分上海》~~~
     
2019年04月0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分钟,邂逅《十分上海》
6600多人在这里留下“最后一封信”
扫码看视频
  遗嘱,是一个人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封信”。对其他人而言,“信”的内容是格式化的法律用语。但对“收信人”,也就是遗产继承人来说,却是一份沉重的嘱托、一腔难舍的爱念。

  这里是位于长宁区虹古路的中华遗嘱库上海分库,成立于2017年11月,迄今已累计保管6604份遗嘱。清明前夕,《十分上海》摄制组来到这里待上8小时,与前来办理登记的人们聊一聊他们的“人生遗言”。

  遗嘱库提供的,是法律认可的自书遗嘱加见证人模式。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费办理,手续简便有效。76岁的戴阿婆今天是和老伴一起来的。她说,房产自然是留给儿女,但如何处置,老两口想和儿女们做一个约定:“房子只住不卖,因为这不是一笔钱,而是一个港湾,是爸妈一生奋斗得来的,希望他们也能继承这个精神,把这个家打理好。”“只住不卖”,这四个字的背后,是老人对于这个家,最后的眷恋和守护。

  75岁的顾阿婆刚办完所有手续,如释重负。她说,终于不用每次出门旅游前,偷偷在纸上写好遗嘱了,可以放心地出门“浪”了。顾阿婆想把遗产留给外孙,但她说,继承了遗产,就是继承了一份责任,在家庭成员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挺身而出,伸出援手。

  采访接近尾声,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订立遗嘱已经不像几年前大家印象中的那样,仅仅涉及生死、纠纷等负能量。相反,这是一件充满温暖的事,是中国人家族精神的传承。一张纸,能够超越生死,实现情感的联结和归宿,我们把它叫作“幸福留言”。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新民晚报视频摄影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话题/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A18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荷兰
   第A24版:西班牙/新民海外
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大国工匠
替儿了遗愿 “裸捐”做慈善
6600多人在这里留下“最后一封信”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36600多人在这里留下“最后一封信” 2019-04-07 2 2019年04月0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