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文字 陆梓华
当五月的花海为上海披上了节日盛装,他们的身上,仍旧是那身职业装的“工地蓝”“天使白”“安全橙”。当劳动者的节日和百年“五四”相遇,坚守岗位、尽职尽责,是他们致敬青春最好的方式。
他们的名字,叫做申城青年。
对他们而言,青春,是授人玫瑰后手心尚存的一缕清香。
青春,也是胸怀信念、散播温暖的一段誓言。
青春,更是“上天入地”,打造城市地标,疏通城市筋脉的一腔豪情。
绽放的青春无处不在,五一小长假,本报摄影记者将镜头对准坚守在一线的90后。
工程师
生于1990年的谷平是上海隧道北横通道II标段项目技术主管, 主要协助总工方案编制、设计图纸深化与方案的执行。2014年12月参与到北横通道的建设中。北横通道是市府一号工程,施工方法也改变了以往劳动密集型施工,采用设备优先方式。谷平最引以为傲的是北横通道的高精度清水混凝土墙身。在高3.29米的墙身上垂直度、平整度偏差均不超过3毫米。五一长假谷平需要加班2次 ,每次12个小时,他答应六岁的儿子抽空带他去看《复仇者联盟4》。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联络员
1994年出生的娄艳,是金山区廊下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文化内容供给联络员,从事文化联络工作已经两年。五一劳动节廊下生态园连续四天都有演出,所有来现场进行表演节目的协调和安排工作都是她一人负责。她一一协调演出团队的时间、场地、音响设备等等,将演出的后勤服务工作做到万无一失。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摄影师
1994年出生的刘让让是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观光厅的摄影组长。2015年7月正式入职后,感觉每天的工作都非常充实和快乐。她从一个懵懂的学生渐渐转变成为一名专业的摄影师。每天在100层的环球观光厅上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近500米的高楼上每一次按动快门,都为游客留下了一份鸟瞰上海浦江两岸的美好记忆!
杨建正 摄
徐娟,27岁,来自四川广元。作为家政育儿服务员已经有5年了。她自己也是一对6岁双胞胎女儿的妈妈。她说,她十分喜欢上海,也很喜欢这份工作。因为,她特别喜欢小孩子,应该说在实践中逐渐掌握和理解了家政服务的技能和意义。雇主本以为她是90后很年轻,对她的工作能力有顾虑,但实际上徐娟的热情和熟练的服务技能让雇主十分放心。在育儿和家政方面,她都是一把好手。首席记者 刘歆 摄
教 练
1994年出生的金凤宇已经做了3年的教练了。在当运动员时,曾经获得全国少年组第二的她怀揣着一个当世界冠军的梦想,却因为伤病留下了遗憾。当退役后需要做出职业转变之时,因为热爱乒乓,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当一名教练,负责带教10-12岁的青少年队,为上海和国家培养优秀苗子,希望有朝一日能从自己手中培养出一位世界冠军。 本报记者 李铭珅 摄
育儿嫂
交 警
5月1日上午,浦东交警支队一大队世纪大道女警中队民警张舒艺在世纪大道陆家嘴环路值勤。1996年出生的她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张舒艺大学毕业后通过考公务员成为女警,参与过进博会、国庆等重大活动安保工作。今年是她从警后第一个“五一”假期值勤。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讲解员
1992年出生的施颖杰是“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201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五一前夕,渔阳里完成整修重新开放,这两天,参观者络绎不绝。小施说,讲解员并不是一台“史料复读机”,每一份讲稿、每一句解说,都要让参观者读到故事,更要感受到百年前那群年轻人身上信仰的力量。除了讲解,小施还要负责编辑微信公众号、讲授团课等。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护 士
5月1日上午10时,两名从河南来沪旅游的年轻人刚下火车,就找到了位于上海火车站南广场上的上海市血液中心流动献血车,撸起袖管献出爱心。这是他们给自己的18岁生日纪念。为他们实现心愿的,则是90后上海姑娘、献血点“点长”尹露蓓。在这儿,她已经工作了8年。上海市血液中心在市区街头有12辆流动献血车,365天全年无休、风雨无阻,为愿意参加献血的爱心人士提供热诚服务。本报记者 徐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