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阴雨天我就想起老早的张先生。张先生擅长中医伤骨科兼营一家中药堂。他天天坐堂,背后摆张板床是检查病情和推拿用的,几个长条凳是给病家候诊坐的。来者都客气称他“张先生”。周围邻居碰到伤筋动骨的病痛就会想到他。
当年,我隔壁是栋简陋的老房子,楼梯设在天井旁边又狭窄又陡,虽上面有个雨棚难免年久有点漏雨,又被上楼、下楼的人反复踩踏,整个楼梯都是湿腻腻的,年纪轻点的人即使脚步打滑,只要手拉住扶手还问题不大,碰上老人就不行了,李阿婆就遇上这桩倒霉的事。
那天来传呼电话:“李阿婆,学校来讲,侬孙子送医院去了”。阿婆急了要去打个回电通知儿子,刚踏下楼梯就一滑,人跌下去,还好前面走个小伙子,两人一起滚落了几格楼梯板,被小伙子挡住了。可阿婆爬不起来啊,邻居纷纷跑出来搀扶还在呻吟的阿婆,有人担心说“快去叫张先生看看吧?”于是大家七手八脚撑着伞,让阿婆坐在椅子上抬到张先生药店。里面人真不少,张先生一看李阿婆被抬进来,马上停下手上抄药方的毛笔过来查看:“老人家,怎么样啦?”阿婆半闭着眼睛讲手臂痛,“抬抬手行不?”张先生掂掂阿婆的手示意说。见阿婆痛苦地摇摇头,张先生就知道是脱臼了,散开旁人,不顾阿婆浑身脏兮兮的,一手搭在阿婆肩上,一手拉起阿婆抬不起的手,轻轻一拉又一推,没等阿婆反应过来就说:“再抬抬手”。阿婆下意识抬了下胳膊,好啦!众人松了口气。张先生回到座位继续拿起笔写药方说:要不是前面有人阻挡,阿婆更危险了。阿婆万分感谢要付诊疗费,张先生摇摇手:“小事情,免啦,以后下雨天气一定要当心才是。”此时只见一位穿戴有模有样的人侧头在张先生耳旁轻声细语。岂料张先生亮开了嗓门:“他有名、有钱关我啥事?没见我这里有这么多病人吗?”掷地有声的话语使店堂里的气氛凝固了。那人自讨没趣只好怏怏地走了。
张先生叹了粗气,看似余气未消,旁人劝慰他消消气。只听张先生说:“我就见不得这种自以为是的人”,原来那人是帮某名人办事的,要张先生马上上门出诊,费用好说,还说汽车就在附近等候云云。这阴雨绵绵的天气,张先生看着这些早早来候诊的老病人,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滋味。我只记住张先生当时说的一句话,“堂堂正正做人悬壶济世”。这句话敲在在场每个人的心上。很多年过去了,我也老了,每逢阴雨连绵的天气难免有腰酸背痛时,常常会想起张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