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退休教师路遇车祸命悬一线 白衣天使跪地施救悄悄离开~~~
退休教师路遇车祸命悬一线 白衣天使跪地施救悄悄离开~~~
退休教师路遇车祸命悬一线 白衣天使跪地施救悄悄离开~~~
退休教师路遇车祸命悬一线 白衣天使跪地施救悄悄离开~~~
退休教师路遇车祸命悬一线 白衣天使跪地施救悄悄离开~~~
退休教师路遇车祸命悬一线 白衣天使跪地施救悄悄离开~~~
退休教师路遇车祸命悬一线 白衣天使跪地施救悄悄离开~~~
退休教师路遇车祸命悬一线 白衣天使跪地施救悄悄离开~~~
     
2019年05月1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退休教师路遇车祸命悬一线 白衣天使跪地施救悄悄离开
13分钟,一场生死急救
宋宁华
■ 昨天,在浦东医院,伤者李援朝终于见到了救命恩人刘淑卿(左) 姚毅 摄
  本报记者  宋宁华

  13分钟,不过是刷几条朋友圈的时间,对于有的人而言,却是生死关头。昨天是国际护士节,在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不久前遭遇严重车祸的退休教师李援朝在大难不死后,终于见到了为他紧急施救的好护士刘淑卿。

  李老师的家属特地联系到本报记者,感恩这位靠着朋友圈才找回来的好护士,也希望把这种见义勇为的正能量广为传播。

  十字路口被撞飞

  “如果没有刘护士,他这条命早就没有了!”昨天,在浦东医院10楼住院部,李援朝和家属终于见到了救命恩人刘淑卿。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苦苦寻觅的恩人其实就在这家医院9楼上班,和他们近在咫尺。

  事情要从4月29日晚上说起。当天晚上7时15分左右,走在人行道上的万祥中学退休教师李援朝,被一辆由北向南的汽车撞飞,人在空中连转几圈后倒地,当场不省人事。

  晚饭后和家人一起散步的刘淑卿也在过马路,只是和李老师的方向相反。当时她已经通过了人行道,突然听到身后一声巨响,扭头一看,发现有人被车撞倒了。

  几乎是条件反射,刘淑卿马上冲上去,让伤者平躺下来,检查伤者的瞳孔,发现已经散大,面色紫绀,左耳流血,呼喊他没有任何反应。

  按照她多年来的经验,伤者的情况非常危急,必须争分夺秒抢救!她马上将电话给了旁边的路人,让其拨打“120”,自己则运用医院培训时学到的知识做心肺复苏。路过的个体经营户杨勇,在第一时间拨打了“110”。围观群众也纷纷施援手,维持现场秩序,避免二次事故。

  从拨打“120”,到救护车来到现场,总共13分钟的时间,瘦弱的刘淑卿跪在伤者面前,用尽全力按压,并观察伤者瞳孔的变化。而此前,她刚刚动过大手术,瘦了30多斤,母亲在旁看着她费这么大的劲,心疼地落下泪来。

  经过13分钟的心肺复苏,伤者瞳孔和对光反应开始恢复,此时“120”到达现场,接走伤者后,刘淑卿才默默离开。

  朋友圈里寻恩人

  经浦东医院急诊、ICU、神经外科、胸外科、骨科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5月8日,李援朝脱离危险期,转入术后康复,恢复情况良好。医生表示,正是由于先期的及时现场施救,为李老师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家属们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并开始寻找救命恩人。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其实,对于李老师的情况,刘淑卿一直默默关注着。浦东医院就在车祸发生地附近,第二天到医院上班时,刘淑卿旁敲侧击地问神经外科的医生,“昨天是不是有个车祸的病人进来,抢救得怎么样?”医生说,手术很成功,基本可以脱离生命危险了,还反问刘淑卿,“你认识的人啊?”刘淑卿连忙否认:“不认识,只是听说,没事就好。”

  5月10日晚,李援朝老师的妻子严女士将当天情况发了微信:“恩人在哪里?万能的朋友圈,请帮忙寻找救命恩人。”李老师的一位亲属也是医务人员,很快把这则消息在医务圈传开了。有同事想起几天前看到刘淑卿手臂酸疼,刘淑卿的丈夫也是一名医生,看到事情发生在自家小区附近,便问她:“他们找的是你吗?”

  出手相救是本能

  看到这么多人在找她,刘淑卿不好意思再沉默下去,根据朋友圈里的电话,给李老师的爱人发了则消息,“大哥身体恢复得怎么样?”

  对于此事引起的强烈反响,刘淑卿谦虚地告诉记者,“从几年前医院开展国际认证,便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参加心肺复苏培训并取得证书。我当时也是出于医护人员的本能做了这件事,根本没有犹豫的时间。就像你们记者看到好新闻一定要抢发一样,是很平常的事,没什么可多说的。”

  昨天是国际护士节,也是刘淑卿上班的日子。李老师一家人送来了锦旗和鲜花,刘淑卿则来到李老师病床前,看到李老师身体恢复得很好,终于放下心来。

  记者了解到,今年41岁的刘淑卿是山东人,从18岁走上护士岗位,已经当了23年护士了。自从2008年来到上海浦东医院后,她一直在神经外科的重症监护室当护士,非常辛苦。在她动手术后,医院里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建议她换到相对轻松的二线岗位,却被她婉言谢绝了。“那么多年学到的医务知识还是要用在刀刃上,我愿意一直坚持到底。”这位瘦弱女子的执着和勇气令人刮目相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专版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中国新闻·专版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第ZF02版:中缝12-13
中美经贸合作是正确的选择但合作有原则
长三角一体化瞄准强劲增长极
13分钟,一场生死急救
听障市民有诉求也能“打电话”
与时间赛跑,各大剧场准备好了
金山农民画世家共绘时代新卷
“远东第一站”见证电网发展
报头
新民晚报一版要闻A0113分钟,一场生死急救 2019-05-13 2 2019年05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