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5月1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当母亲节遇到5·12
曹 刚

  曹 刚

  昨天,是母亲节,也是汶川地震11周年纪念日。震后多次走访都江堰、映秀、北川、什邡,认识了许多朴实而可爱的人,想向其中的两位母亲送上节日祝福。

  马贵蓉,微信名“熊猫队长”,都江堰人。曾多年坚守在交通不便的汶川县耿达乡,独自租房支撑一所幼儿园,照顾三十多个孩子。耿达位于卧龙自然保护区,离震中映秀不足20公里,是灾区最后的“孤岛”。

  宽敞明亮的公办幼儿园2012年重建完成,马贵蓉也有更多时间,当她的“熊猫队长”,一直坚持到现在。她起初单纯想帮村民照看孩子;随后发现一些学生家境窘迫,便主动伸出援手,发起成立“熊猫爱心接力社”;后来又携手更多人,助学、支教、助养、帮困……

  如今,志愿者从2名增至20多人,马贵蓉四处奔波,搜集信息,找捐助者,落实捐款……上个月,一批上海的爱心物资刚发到耿达的小学生手里。虽然因此牺牲大量陪伴家人的时间,但丈夫和女儿很支持她。每年母亲节,女儿张欢都会送上一束鲜花。

  第二位母亲,叫龙沙沙,她的儿子傅梓航,是个“罗汉娃”。震后,什邡市妇幼保健院成了危楼,待产孕妇当天转移到罗汉寺。在缺水少电的临时产房,108个地震宝宝两个多月内先后降生,被昵称为“罗汉娃”。

  罗汉寺2009年后设立“108成长基金”,龙沙沙主动报名当志愿者,她也是“罗汉娃”家长之间的主要联络人,近些年来组织了5次大聚会。她努力地用实际行动告诉儿子,什么是感恩和回报。虎头虎脑的傅梓航,不到两岁就参加公益广告拍摄,还跟着妈妈去探望脑瘫儿童,送出自己最心爱的玩具小火车。

  “心情就像家里的鲜花,常换常新,保持多姿多彩的生活状态。我相信,明天会更好。”“唯有努力生活,才是对关心我们的你们,最大的感恩。”这是两位四川母亲的微信留言。她们朋友圈的照片里,充满鲜花和笑颜。曾经的苦难,没有忘记;11年后的今天,回归平凡,好好活着,笑对人生。

  震区人民的坚强与乐观,也是母亲节里送给祖国母亲珍贵的节日礼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专版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中国新闻·专版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第ZF02版:中缝12-13
长兴岛首条管道天然气开建
开公司2小时拿到营业证
当母亲节遇到5·12
这个“明星护士”不简单
虹口区打造5G科创园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5当母亲节遇到5·12 2019-05-13 2 2019年05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