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严重危害骨骼健康的慢性疾病,尤其以中老年女性为主。去年10月,国家卫健委首次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已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在中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50岁以上女性都是骨质疏松症患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妇科教授陶敏芳表示,女性更年期时体内雌激素严重不足,机体对钙元素吸收利用的能力会因此减弱。虽然这是人类不得不面对的自然退化现象,但为了骨健康不能任凭自然,还是需要和衰老抗衡较较劲。
由于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大众对于骨质疏松的危害认知率低,通常未能及时引起重视。双能X线吸收仪骨密度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主任章振林教授指出,通过骨密度测定来了解自己的“骨银行”里究竟有多少存量,帮助患者尽早发现骨松,尽早采取治疗措施。他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测定。
增加“骨银行”存量的办法主要有饮食、药物和运动,如主张低盐低脂饮食,多吃乳制品等富含钙和蛋白质的食品,注意烹饪方法,可适量添加醋;遵照医嘱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服用双膦酸盐、注射降钙素等;在阳光充沛的日子里,多参加户外活动,如广场舞、健身操等。
随着骨松病情进展,单纯补钙和维生素D3只是辅助治疗,大多数晚期病人会出现全身关节疼痛,甚至稍有不慎受到磕碰便造成腕骨、脊椎骨、股骨上端等处的脆性骨折,致残和致死率极高。章振林教授表示,骨折内固定手术绝非治疗的终结,这部分骨折患者在术后仍需在骨松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继续抗骨松治疗,平时加强防跌倒的保护,尽力维护老年期骨健康。凌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