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6月1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兰后”鲁藻与女画家往事
鱼 丽

  鱼 丽

  戊子年(1948)三月,上海大新公司举办的“鲁绮湄墨兰画展”,虽是萧然淡墨,素心幽香,却观者如潮。许琬琳老师的印象里,母亲当年的墨兰展,虽经霜已历七十余年,却如风诗遗句,清逸如故。

  浙江永嘉才女鲁藻,曾师从香叶楼主人汪如渊习丹青,所作兰花婀娜刚劲,笔墨古逸,书卷之气盎然。

  20世纪40年代,为躲战乱,鲁藻从温州来到上海,潜心宅第,专心绘事。当时,活跃在上海的一众女画家,如顾青瑶、周炼霞、陈小翠、顾飞、张红薇等人,经常来玩。

  李秋君常是独自一人来。来时,爱坐在沙发上,很端庄,不爱说笑。陈小翠、吴青霞、周炼霞常结伴而来,打扮得很漂亮,穿得也很雅致。鲁藻呢,爱穿深绿色的旗袍,上绘细细的白鸽子,显得文雅有味。女画家们又爱开玩笑,很活跃,引起许琬琳的兴趣,就插在她们中间,走来走去。

  鲁藻画室名爱菊轩,室内装饰典雅,挂有许多墨兰作品与其他画作。女画家们一边欣赏室内悬挂着的画作,一边叽叽喳喳谈论着。因鲁藻在家排行为四,大家就叫她“四姐”。 有一次,她们站在鲁藻的画前,说“四姐”的这幅画这么美,又说“四姐”人如其画,也非常美。

  民国时期,鲁藻所画兰花尤为突出。江宁学者、书画家杨复明曾著《兰言四种》,其中提到:“画兰古不如今,近见东嘉鲁藻画,秀健绝伦,笔底亦颇驰骤,闺秀而有学士风,却不似管夫人,不作折笔与断笔也。”时值国破家亡之际,鲁藻墨兰,亦可见无根之兰,虽花叶纷繁,但条理有致,独秀于林。颇有沧桑之感,尽显厚重深沉的爱国底色。时人常将她与白蕉相提并论,一为“兰王”,一为“兰后”。于是,在爱菊轩,女画家们有时也爱喊她“兰后”,很是亲热。

  陈小翠穿一身白色的旗袍,衬着星星点点的黑色、水红色的花,特别好看。她曾为鲁藻墨兰题诗三首。其一:“劫后灵均悟化身,萧然淡墨见天真。灵台一片琉璃水,洗净幽兰叶上尘。”(《观鲁绮湄兰花展有感》)由诗可知,鲁藻幽兰,别有凌云之气,高洁,隐逸,与屈原的精神内核相同。

  不惟陈小翠,李秋君、顾飞、周炼霞也都为“四姐”绮湄的墨兰写下观感,称赞她的高洁清雅,不媚流俗。顾青瑶不仅写诗,而且为其画展特地撰文,并赞其兰“风情雨露,各异意趣,而用笔之生动,潇洒雅秀,妙造自然”。

  爱菊轩内其乐融融,鲁藻的丈夫许文通有时也参与她们的谈话。对鲁藻的墨兰画展,他是鼎力相助,以成其美。

  鲁藻以水墨兰石抒发性情,观照内心。她的幽兰独处,赢得当时书画名流与社会贤达的普遍揄扬,计有三十二位发起人,主张鲁藻在上海开墨兰画展,以彰显温润的古典精神。

  鲁藻与姑姑鲁文,以及姐姐鲁蘋,妹妹鲁茱、鲁芹,侄女林眉五人一起加入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女子书画会。她的墨兰绘事,也一同写进了绘画史。

  曾经秀出玉台、誉满雅俗的鲁藻,因为世事变迁,体弱多病,淡出画坛。顾青瑶去香港前,特地来和鲁藻告别,并赠送一枚蝉的胸针,以高洁之物来表姐妹情谊;同为温州籍的女画家张红薇出国后曾来信,并寄赠鲁藻一张画、一幅字,以表思念情谊。

  如今七十年烟云过去,当年的人事早已湮灭不闻,唯有曾经的诗画文,还有后人绵绵不绝的怀念,或可让人忆起当年的芝兰之香与鲁藻之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2019法国网球公开赛特别报道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上海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第ZF02版:中缝12-13
“兰后”鲁藻与女画家往事
接受失去
雨荷
家有高考生
为“时间银行本”点赞
夏夜之美
真味
人过四十也学艺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兰后”鲁藻与女画家往事 2019-06-10 2 2019年06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