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故事至今让人津津乐道,说是世界大战期间,在物质资源最贫乏时,依然能够在剧院门外,看到衣着讲究的老妇人,拿出手提包里绢帕包裹着的半个干面包,吃完后优雅地走进剧院欣赏一台心仪的歌剧。
要知道,这个令人赞赏和羡艳的老妇人曾经也是孩子,她看剧的习惯必然不是一朝一夕养成。能在乱世中守住内心的一点“安定”和“愉悦”,这是艺术带来的精神力量。
在孩子们的课余时间都被各类补习班几乎撑满的当下,为什么还要带他看戏?我们可以做一个这样的比喻,如果补习获得的是攻克学科难关的筹码,那么看戏带来的是他的心灵力量。
无论将来你的孩子会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从事怎样的职业,艺术“养成”的孩子总要比别的孩子来得淡定、平和,有幸福感,因为他们的精神世界充实,这是任谁也夺不去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