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一对外公外孙的读书趣事
~~~一对外公外孙的读书趣事
~~~一对外公外孙的读书趣事
~~~一对外公外孙的读书趣事
     
2019年08月1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样少年郎 不同手中书
一对外公外孙的读书趣事
吴翔
■ 毛时安与小外孙一起读书
  和往年一样,上海书展一开幕,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就第一时间赶到。离开书展时,他的书包里,藏着他从书展上淘到的很多有趣的书。今年他买到了一本《兔儿爷丢了耳朵》,这是一本小朋友看的绘本。毛时安家有一位9岁的外孙,莫非是为他准备?其实不然,这是他自己的书,“和小时候一样,我依然喜欢连环画,尤其是这样装帧精美的图书。”至于小外孙,毛时安说:“他们这代人比我们当年聪明好多,看的书也不一样了。”

  9岁的我 第一次买书

  每一次,徜徉在书展的书海中,毛时安都不会忘记自己少年时的快乐读书时光。小时候,毛时安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喜欢看连环画,“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古代寓言选》和《古代笑话集》。”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毛时安总是放不下书,“那时候,我除了上课,只要下课铃一响,我就开始看书。”有时候,回家的路上他也捧着本书,也曾因为走路看书摔过跟头——毛老师用惨痛的教训,提醒小朋友,走路不看书,看书不走路。“在我们家鞍山四村‘小方块’那一片,我爱看书出了名,因为我是家里的长子,阿姨爷叔都叫我‘5室里老大读书人。’”

  终于,9岁那年,毛时安在书店,遇到了一本让自己爱不释手的书。那本书是小说家陈白尘的《宋景诗》,那是陈白尘专门为解决宋景诗问题,而做的一个调查。听上去有点枯燥,但山东黑旗军领袖宋景诗的故事,满足了9岁少年仗剑天涯、除暴安良的憧憬,他用存了好久的零花钱,终于把这本书抱回了家。时至今日,里面的故事,他依然能娓娓道来……

  如今,书多了,毛时安的选择也更多了。就拿今年的书展来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可以在书展上看到很多关于中国发展的书。”毛时安说,“我每年书展一定会买几本‘中国最美的书’,今年我买了重新编排的泰戈尔的《飞鸟集》,还有就是这本《兔儿爷丢了耳朵》,剪纸艺术家赵希岗以剪纸的形式表现了这本书的故事,真的很美。”

  9岁的他 世界更辽阔

  没错,现在有了手机,有了网络,买书容易了,可是看书却变得不容易了。事实上,和很多都市人一样,毛时安白天事情多,工作忙,“我一般每天晚上10点开始看报,一般看一个小时,重要的信息我会保存下来,接着再看一个小时的书,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变过。”

  家里,毛时安的小外孙今年9岁,和他当年一样,喜欢看书,也通过手机张望网络里的精彩世界。“在家里,我们不禁止他玩,但是规定的时间到了,他就会停下来。”毛时安说,“他们这代人,智商比我们想象的高多了,对世界的了解的方式,也比我们从前更多元,我们不要低估他们对于书的欣赏能力。”相比起9岁的毛时安,9岁的小外孙,更喜欢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作品,整套作品他都看完了。现在,小外孙看《三国演义》,看不懂的时候,他拉住外公,依偎在沙发上,听外公讲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

  书山有路,那个攀登的少年,从9岁的毛时安,变成了9岁的小外孙,一路上欣赏春花秋月,也能领略万里江山。书让人目光高远,看到一个更辽阔的世界。

  本报记者 吴翔

  评论家

  毛时安

  看书习惯:每天晚上10点开始看报,一般看一个小时,接着再看一个小时的书。

  荐书:《攀登者——上海文化的目击与思考》、《流言研究》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都市小区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18版:夜上海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新民健康
用画笔不断升级阅读轨道
满城书香源自爱书人
一样少年郎 不同手中书
陪娃夜读两千天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15一样少年郎 不同手中书 2019-08-15 2 2019年08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