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8月2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所不知道的拔河秘密
朱全弟
  朱全弟

  拔河是中国民间一项喜闻乐见的群众体育活动。对于其中的奥妙,许多人都知道,又不知道。家住嘉定工业区草庵村的杨德明深谙其道,几十年钻研其中,他有着说不尽的体悟和故事。 

  今年6月16日,中国拔河俱乐部公开赛在浦东新区东方明珠塔下举行,嘉定工业区四支企业队伍参加比赛并入围决赛,其中由杨德明带教的嘉定工业区娄氧队获得了男女混合600公斤级季军、男子640公斤级第五名的好成绩。前两名都是大型国企的专业集训队,因此,这个“脱颖而出”的第三名实属难能可贵。

  杨德明年逾六旬,腰板挺直,年轻时做过运动员,后来做过代课的体育教师。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涉足,继而钻研拔河项目,1999年他自费组队参加在南京路上举行的全国第一届拔河比赛,迄今已有20年的历史了。

  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二十年呢?杨德明能说会道,实在是肚子里的东西太多了,讲的都是干货。他说,拔河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运动。轻量级50公斤级的人,尾骨下沉,重心后仰,可以发挥出超过自身体重三倍的力量,达到150公斤。拔河不是用手,其实拔河拔胸,用臀拔河,相持中,用沉、引、顶、撑、挺、伸,撒、旋产生对应、对称、对角,因为最后的胜负在毫厘之间。好个杨德明,端的是了不起,竟然还运用几何图形和方程公式计算人体的发力点。这是人精了,套用现代时髦语,也是一种工匠精神。

  说话间,张云娥阿姨来了,那个宽脸膛,敦厚结实的身子,走着坐下都是气宇轩昂。她原来是当地娄塘的种地能手,有43年的拔龄了。她把手掌伸出来,那个大、厚,手指粗壮,完全是力量型的。杨德明一旁介绍说,出去一对一比赛,她是“全国冠军”,65岁的人对人家小伙子没输过。张阿姨对我说起拔河经,什么肩胛骨收紧,臀部后引,肩背支撑等,也是一个行家里手。张阿姨身体素质好,又在杨德明的调教下,掌握了拔河要领,俨然训练有素,凡遇比赛,缺她这个绝对主力还真不行。

  接着,一个身材高挑的妇女进来,一米七九,今年62岁,拔龄38年。原来,她是杨德明的妻子,年过六旬一点没有佝偻,这在农村妇女中并不多见。杨德明又展开了他的理论,最标准的拔河姿势,人不会受伤。相反,这项活动还有助于青少年防止脊椎弯曲,特别对女性体形保持挺拔,都有独到的效果。

  世间许多事,发展到最高阶段,道理都是相通的。杨德明说:“青少年学习现代拔河必须学会站马步。”那是力量需要下盘稳固;还有,他的“膝关节绝对不得超越足尖”一说,与打太极拳要领不谋而合。用田径、举重的方法来训练拔河队,积几十年教练之经验,杨德明写了一本《杨氏拔河运动健康之法规》的书,可谓拔河奥秘之大全。他的研究之深之透,其观点和见解经常为拔河界同行所引用,甚至大学体育教授见了也都赞叹有加。

  杨德明是土生土长的草根教练,也是嘉定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赢得了许多荣誉。他深入学校企业农村公安部队200多个,培养了一批拔河人,也让更多人关注拔河、了解拔河、参与拔河,甚至全国都有慕名而来学习交流“拔河经”的。现在,鞍钢、莱钢等用拔河这项运动来展示钢铁工人和大型国企的精神风貌。他们说,我们也想让拔河成为地区群众体育的一张靓丽名片。

  在“健康中国”的号召下,作为一项群众基础极好的体育项目,拔河队伍建设将更加规范,拔河赛事活动将更加丰富,拔河文化传播将更加广泛,拔河运动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新时代,所谓拔河的秘密将不再是秘密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教育专版
   第A12版:目击/上海之魅
   第A13版:目击/上海之魅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9版:夜上海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徐家汇也有一个“赵巷”
麻球
母亲的爱好
三言两语记
严是爱,松是害
毛豆里有虫虫(剪影)
你所不知道的拔河秘密
新民晚报夜光杯A21你所不知道的拔河秘密 2019-08-23 2 2019年08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