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白天要处理各种事,每天晚上12点以后,再开始在盒马APP上下单,买好明天的菜。”即使在外出差,李小敏依旧可以很方便地遥控家人的菜单,自己决定孩子的营养搭配。当时,李小敏的家并不在盒马鲜生三公里送货范围内,出于对于盒马的信任,李小敏现在的做法是每天请阿姨去三公里路程的临界点接配送员。随后,她搬家了,也成就了一个新词“盒区房”。
从2017年开始,在上海,不少房产中介对于“好房源”的评估标准,除了学区,地铁之外,还有一项重要指标就是“盒区”,意思是房源在盒马鲜生的三公里配送范围内。而现在,上海盒区房覆盖率高达71%,有不少上海市民的所在小区,已经变成了“三盒区房”,即家三公里的范围内,两家盒马门店和大润发门店等。
和李小敏的“顾家”不一样,在上海石库门里长大的90后女生jessie,则因为有个“好老板”一不小心成了饿了么平台上的点单王,在2018年,她光在饿了么上点外卖就花掉了26万元钱。jessie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年,她进了一家本地的创业公司,担任行政经理。公司创立不到3年,主要开发金融软件,大部分是香港客户。年初的时候,公司入选了香港的一个权威榜单,被评为“金融科技创业公司”的top20。在老板某天派个jessie一个任务,要她点10份外卖小龙虾后,jessie成了公司的专业“订餐人”。在上海的夏天室外温度高达40度时,这个初创公司安全不存在“没有食堂,中午吃什么”的烦恼。通过饿了么点单,从连锁快餐到面条,再到各种口味的餐馆外送,公司每天的就餐花样从不重复。而餐标也成了公益业绩的晴雨表。刚开始时20元,一年后业绩好了,很快被提到了30块钱,去年春节一笔谈妥的投资黄了,整个公司又吃了两个月的快餐。
上海究竟有多少个“jessie”这样的订单王?来自饿了么的官方信息,在去年7月上海日交易额突破1亿元,曾创下外卖行业单个城市日交易额历史新高。
家在北京,在上海一金融公司工作的胡夏,每当朋友来沪,他们的打卡点就会订在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她会比朋友提前半小时抵达这里,然后在楼上楼下很多提着行李箱的客人中,先找到合适的座位。在这间全店无餐牌的咖啡店里,只要拿出手机淘宝“扫一扫”,就可以唤起“隐藏”的在线菜单查询功能,并通过AR技术直观了解咖啡吧台、冲煮器具等细节。而周边纪念品也可通过手机淘宝“扫一扫”,在天猫星巴克官方旗舰店下单送到家。胡夏觉得,这就是“上海人的典型生活”,精致,有心意,还有一丝丝的小骄傲。现在,这种典型生活在此升级,星巴克基于涵盖天猫、淘宝、饿了么、盒马、支付宝等多个核心业务在内的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从外卖接入,会员体系打通,让上海人哪怕在电影院都能喝到一杯暖箱里的热咖啡。自上海率先上线专星送服务后,目前星巴克已经在100个城市上线了专星送,3000家门店支持外卖业务。
在去年的一项基于《你住的小区是“新零售小区”吗?》的调查中,有超过1000条评论跟帖,30万次的阅读量,接近800名上海市民参与了文章中关于所住小区生活便利度的调查。上海“新零售小区”的调查除了基础的小区生活配套和交通便利条件,还增加了新零售服务覆盖度的评判标准:盒马鲜生辐射的“盒区房”,天猫超市一小时达,餐厅支持口碑App点单、支持饿了么配送星巴克等。调查认为,居民居住地附近三公里内,如果可以享受到新零售商业服务,这样的小区才能够称得上是“新零售小区”。最终,上海静安区的成亿花园、永和雅园,浦东新区的金杨公寓及长宁区的天山华庭等23个小区被上海网友评为上海生活最便利的“新零售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