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突然想到儿子小时候开学时我给他布置的任务。
从孩子二年级开始,我就让他写“家庭随笔”,每周一到两篇,写在一本红色封面的笔记本上。我在笔记本扉页写了“随便写”三个字,这就俨然有些书名的味道了。
儿子第一篇随笔的题目是“捉小蟋蟀”,是记自己和古建军、董磊等小伙伴一起在家门口的“百草园”捉蟋蟀的趣事,记得最后一句是“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蟋蟀”。后来他读了杨朔的《荔枝蜜》,居然不知天高地厚地说,自己的文章还有些杨朔散文“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的风格呢。
有一阵子,大概是语文课中学了诗歌吧,儿子对写“诗”产生了兴趣,其中有一首是写“太阳”的:“太阳公公起得早,我比太阳还要早。小朋友们都起早,蹦蹦跳跳哈哈笑。”听儿子说,去年他们一帮当年的小学同学聚会,他朗读了这首“代表作”,几乎把在场的同学都逗得“蹦蹦跳跳哈哈笑”了。
儿子刚学写句子时,像古人写文章一样,通篇没有标点,于是我就教他“句读”:出声读自己写的话,停顿的地方就加标点。刚开始或“一逗到底”,或“不停也逗”甚至“乱逗”,时间一长也就慢慢学会了。
有一次写“长大干什么”,那一阵电视正播《西游记》,里面有太上老君炼仙丹,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情节。儿子就写了一篇《长大炼仙丹》,说是好让爸爸妈妈吃了长生不老。说来也有意思,后来他还真的进了一所大学的“制药工程学院”。当然,学的不是“炼丹”,而是“制药”,一个愿普天下的爸爸妈妈和其他人都能健康长寿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