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9月0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事拖延源于情绪
周炳揆
  周炳揆

  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却专注于网络游戏,或者干脆和同伴外出看电影,这种情况很常见,通常被视为不善于管理时间。但是,心理学家有不同的解读,他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人们情绪上的问题——为应对面临之压力采取的拖延策略。这种拖延会造成不好的后果,如影响人际关系,失去工作职位,蒙受经济损失以及损害健康等。

  拖延往往是有意而为之的,而且拖延者也知道会有不良的后果。有时,他图的是一时片刻的休闲和放松,记得我有一次要在周末做完一个下星期在公司会议上用的PPT文档,这件差使非常乏味,恰巧那个星期天家中来了客人,我不做这个文档似乎也就很合理了。

  许多人有一个宗旨:遇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殊不知:正是因为想把每件事做得十全十美,就有可能使人感到焦虑、纠结,致使此事迟迟不能开局。还有一种拖延被称为“精神上的补偿”,比如,本应该去找工作的,拖延不去而去了健身房,心理上还觉得锻炼身体是应该的,却回避了本应该做而未做的事。

  喜欢拖延的人往往认为自己是追求完美者,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近来有研究显示:拖延与追求完美无关,而是人的本能使然;再则,喜欢拖延和“做事必焦虑”也无关,因为容易被本能所驱动的人,往往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旦有焦虑感,马上停止工作而做一些其他的事以求解脱。

  拖延的后果可以很严重——婚姻破裂、失去工作、目光短浅、对自己的将来漠不关心等等,喜欢拖延的人更容易得抑郁症,这一点经常见诸于研究报告。至于拖延的人是否更易得高血压、心脏病,有关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一个人喜欢拖延的状态呢?最简单、最直截了当的就是树立时间观念,该做什么事就尽快做掉它,但是管理好时间并没有解决情绪上的问题。

  把一件比较大的事拆分成几个部分,比如写一个报告,你可以规定自己“明天10点钟开始写报告的第一部分”,要给出开始写的具体时间,而不是笼统地说“明天开始写”。每写完一个章节,记得给自己一个奖励,可以是喝一杯咖啡,也可以是预定一个按摩。

  还有一种战术就是“把事情先做起来”。有人喜欢把工作记在“To do list”(“要做的事”)上,不知不觉这个单子越来越长,越看越不想动手做。提醒自己,拖延并不带来乐趣,尽早做完对自己有利。

  加拿大有一家实验室和一家香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软件,在人们下载游戏时,人为地设置了20秒钟的延误,或者是在进入游戏程序前要输入密码,希望这些小小的不便多少可以阻止本文开始时提到的孩子们玩游戏,使他们专心做完作业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34届年会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中国新闻·专版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公告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8版: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9版: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0版:夜上海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新民环球
平凡
微笑的抑郁
俭德坊2号与何遂将军
做事拖延源于情绪
学一招
布鲁塞尔大广场
南浔游散记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做事拖延源于情绪 2019-09-05 2 2019年09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