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军界瞭望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10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阅兵,这个“士官教练”不简单
秦张杰
■ 检查方队第一排面的摆臂动作
▲ 甘计良(左)和战友获得流动红旗
■ 细抠排面训练细节
  国庆70周年阅兵,15个徒步方队里首次出现由27位将军和325位校尉军官组成的领导指挥方队,他们展现我军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后的崭新面貌,体现“练兵先练将”的鲜明导向。这个方队中,第一排面全由少将组成,培训这些将军的教练员中,有一位来自第78集团军某旅的中士班长甘计良。随着阅兵任务胜利完成,他终于有机会介绍那些不为人知的“风景线”。

  甘计良从小立下从军报国的壮志,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来到警卫调整连。该连有个国旗护卫队,凭借刻苦训练和严格要求,甘计良成为护旗队一员,在日常工作和训练中,甘计良都是佼佼者,当2015年阅兵的通知下达时,经过层层筛选,甘计良光荣入选“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方队”,成为其中一员。在阅兵村“白加黑、五加二”的强化训练中,甘计良体重足足瘦了25斤,为了增加力量训练,他给自己准备10斤的钢板沙袋,大半夜一个人在训练场上加练两小时。经过努力,他不仅踏上天安门广场,还光荣地成为擎旗手,高举35斤的旗杆,连贯正步通过阅兵礼毕线,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就在走过天安门的那一刻,甘计良心里默默期待:“我还会再来。”果然,今年初,甘计良接到参加阅兵教练员集训的通知,这一次虽不是自己走过天安门,但承担让更多人受阅的任务无疑更加光荣。甘计良被指定到领导指挥方队担任教练员。看到队员时,他蒙了,“全是将军,我一个士官,我害怕教不了……”刚一见面,面对整个排面的少将,甘计良紧张得话也说不出来。通过和队员交流,他了解到将军排面队员年龄最大的59岁,最小的54岁,动作难纠正,排面难合成,反应速度慢,肌肉没有劲……这些问题恰恰是阅兵训练大忌。

  对照教案,甘计良每天晚上重新背记动作要领,结合队员自身特点,精讲精训,每个眼神、角度都精益求精。队员虽是将军,但作为教练员,甘计良从未特殊关照过谁。队员们训练起来也格外认真,年纪大,但经过系统训练后比其他年轻队员进步还快,动作还标准。

  排面合成,先训单兵,一个一个过关考核,一个一个教动作。踢腿高度用尺子去量,30厘米一点也不能多,一点也不能少。摆臂用线拉绳子,摆臂方队是所有徒步方队最难的,加之队员年龄偏大,更是难上加难。任务面前,甘计良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组织平衡练习,单腿站立,然后再闭上眼睛达到5分钟才算合格,队员们都十分认真,也坚定了甘计良完成任务的信心。

  慢慢的,大家都能达到10分钟,踢腿可以达到50多次了。但另一个问题又来了。正步要先分解训练,一步两动,一步一动,快慢步,这些都必须要会的。只有会了这些,才能踢好正步,走出国威军威,这些动作最主要的是稳住上体重心。上了年纪,身体平衡能力偏弱,甘计良就想了一个办法,让队员们站台阶,后脚跟离开台阶只用前脚掌去站,队员们重心就找到了。

  阅兵场的夏天最高气温近40摄氏度,地表更是直接爆表近60摄氏度。下口令全身都能湿透,更别说训练的队员了。为了有效降暑,阅兵教练用喷壶装上冰水喷在队员脸上,即便气温再高,也只能上午下午各休息半小时,其他都在训练。一遍遍地喷水降温,同样是每天近10个小时训练时间,强度甚至比年轻队员还大……近200个日日夜夜,甘计良负责训练这个排面多次在考核中被评为优胜排面。

  当方队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的那一刻,甘计良激动万分,比自己通过天安门还要高兴。    秦张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广告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康健园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宁静之地”守望霍尔木兹
今年阅兵,这个“士官教练”不简单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A21今年阅兵,这个“士官教练”不简单 2019-10-14 2 2019年10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