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则西事件似乎引来一连串政策反应,继调查组进驻百度调查事件,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上月底发布《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广告管理新规最近又正式出台。媒体报道此次新规时普遍提及“付费搜索是广告”,有的甚至将其总结为“魏则西条款”,这一报道视角可解读为对魏则西事件的回应。在这位大学生悲剧发生后不久的时间节点,任何有关网络搜索的政策声音都可能与之联系起来,这是舆论情绪的自然流露,但并不能视为决策的出发点。
互联网广告管理新规已公开意见达一年之久,其所针对的是普遍存在且备受舆论诟病的互联网广告乱象。如今互联网广告是很多公司的重要盈利点,经常不遗余力地向用户推送广告,早期的广告自动弹窗,广告插件捆绑下载等,都是互联网广告乱象的日常表现。但是,这样一种严重骚扰用户体验的行为,对它的监管却相对滞后。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前些年针对广告弹窗的治理,当时监管层提出广告弹窗必须在醒目位置设置关闭按钮,其实效果较为有限,直到去年新修订的《广告法》出台,“在醒目位置设置关闭按钮”这一规定仍然被作为重点受到媒体报道,可见治理类似的互联网乱象仍然不够给力。
魏则西事件爆发是一个新的契机,过去很多隐秘见不得光的盈利法则得以曝光,付费搜索及竞价排名的弊端再次显现,其问题的症结在于互联网广告,不过由于百度的影响力以及舆论对搜索机制长期积累了不满情绪,互联网广告这一根源性问题反而被忽视,舆论在表述问题时主要关注搜索方面的问题。事实上,互联网广告乱象是各大网络平台的普遍现象,在几乎每一个互联网产品场景中,几乎都可发现问题。媒体分析,包括360等拦截广告的绿色产品、163等邮箱提供商、视频平台,都会受到互联网广告新规的影响。
新规能否起到规范互联网广告的作用?很多人在解读此次新规时将重心放在付费搜索这类广告,魏则西事件提示,如果没有和用户做好沟通,像互联网医疗广告可能就会产生致命的后果,新规出台后,百度公司很快作出积极回应,今后付费搜索相关的互联网广告,其生态可能会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是,很多的互联网广告其危害性并不会如此严重,且不说常见的广告自动弹窗,很多互联网广告非常隐秘,比如最近百度地图又惹了麻烦,原因是在用户不知情的状况下,下载大量的电台音频文件,这其实也是典型的互联网广告乱象,但以往并未受到重视。
互联网广告新规发布后,有网友评价说,这是魏则西生命换来的变化。魏则西事件揭示的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个事件使得互联网广告乱象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