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外地网约车,有时真添堵。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区的邱先生,下班用“优步”叫了辆专车。这辆车把他放到西五环的辅路上就“罢工”了:车是外地牌照、早晚高峰不能进五环。
其实邱先生的遭遇,在申城也不是没有。网络上的吐槽各种各样,有的外地司机不认识路,导航出错就不会开;在高架上常常跑错口子……大热天令碰到的乘客心急上火。
出租车不容许外地车牌经营,这样的管理思路,是不是还应该起作用?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正在研究禁止外地车和外地驾驶员从事网约车运营。北京市交通委发表声明,称从未发布过相关文件,目前对网约车的落地细则还在制定中。但公众的担忧并没有停止。
7月28日,交通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网约车有了合法身份。但就网约车的争议,以及随着运营出现的新问题、新困扰,需要管理者正视。
网约车能否异地运营正是舆论热议的焦点所在。对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而言,交通压力不可谓不大、城市汽车保有量不可谓不多、道路通行不可谓不堵。针对日渐严峻的“拥堵成灾”,网约车的出现,究竟是及时雨还是火上浇油,尚待相关交通数据“站出来”一探究竟。
据高德地图近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从今年5月开始,北京街头的外地牌照车辆就开始增多,进入7月后达到了今年的一个最高占比率。而北京市推出的网上办理进京证的便民举措,也让外地牌照的私家车涌入北京进行运营。根据新规网约车车辆登记为“预约出租客运”,并详细规定了准入门槛和具体要求,这是一次成功的立法示范,其成功还有待执行力。
根据网约车新政明确规定,网约车许可经营区域由地方人民政府确定,超出许可经营区域的,起点和终点其中一端应在许可经营区域内。也就是说,网约车能否异地经营,决定权在地方。如果不加以适当限制,网约车扎堆进入客流量大的城市,将会加剧城市道路拥堵。从现实来看,网约车还应当回归一城一地的具体实际,制定出符合地方城市交通整体发展的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网约车的出现,尤其是前期巨额打车补贴存在的情况下,一些乘地铁者改为打车出行,以前大家把公众希望打车的情况归结为公共交通不够好,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身边不少人反映,竞争导致的网约车低费用,以及拼车等方式,也导致不少人弃公共交通选择打车,即便地铁并不挤,甚至有座位。
网约车的横空出世,关键在于弥合了长久以来存在于乘客和出租车之间的沟通空隙。当这一点通过科技手段进行有效变革之后,网约车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是必须纳入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大格局中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