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与奥运撞车,许是已审美疲劳,今年七夕“节味”并不浓。
这几年,每逢七月初七,码了不少“应景报道”。关注过“现实版的牛郎织女”——来沪务工者与分隔两地的妻子,团聚是奢望;聚焦过“七夕节变‘七夕劫’”——轮番热炒的浪漫经济,背后是人为造节逐利吸金;追溯过“乞巧节的民俗风貌”——女子祈愿一双巧手,本质是对家庭的责任和智慧的追求。
不过,商家自是不会放过任何借机营销,搜索“七夕”仍随处可见“约会胜地”“礼物清单”等推送,今年甚至还冒出一款“至尊结婚险”:保费599元,若三年后与指定心上人结婚,凭结婚证领取10999元现金。不结婚不“赔”,早结婚也不“赔”,打着“爱情保障”的旗号,硬是给恋情设定期限,看似以爱之名,实则以利为先。
心里,从不认为七夕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无论牛郎织女“相逢只一宵”的传说,还是老黄历嫁娶“好事成双”的观念,都为七夕染上一层灰色,恰如《红楼梦》中王熙凤对巧姐的担忧:“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
那么,“七夕之说”延远千年至今,诉说着什么?想起昨天看的两部视频。一是医疗纪录片《人间世》的最新一集《爱》,“90后”上海姑娘张丽君查出罹患胰腺癌,但她已有5个月身孕,保大人还是保孩子,小夫妻面临艰难抉择,还有决心相守与共吗?
二是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出品的《爱·时间》,四对爱侣走进上海大剧院,化妆师为女方画上“老人妆”,再相见一人已是40年后的容颜,面庞爬满皱纹与斑点,还能接受眼前的她吗?
其实,鹊桥相会、爱与抉择、老人妆,讲述的都是分离与坚守的故事。纵使银河阻隔,纵使难关当前,纵使音容不再,真爱还是在那里,不离不弃、无休无止,这不就是七夕悲情背后的传世真情吗?
《人间世》临近尾声,张丽君给丈夫偷录了一段视频,她眼含泪水却嘴角带笑,唱起张国荣的《共同渡过》:没什么可给你,但求凭这阙歌,谢谢你风雨内,都不退愿陪着我;暂别今天的你,但求凭我爱火,活在你心内,分开也像同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