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如暗室炬火,燃亮了生命里的过程,温暖了漫长的时间旅途。卡尔维诺讲过,“每一个生命都是一部百科全书、一个图书馆、一座物品储藏库、一系列风格……”倘若生命如一座图书馆,广博而谨致,浩阔而理智,那是多么美好。
爱因斯坦的“图书馆”在童年已蔚为壮观,他读《大众自然科学读物》,他读康德、休谟、马赫和斯宾诺莎。生命的开端里,立着哪一本书,也许就会生发出不同的故事。我们都忘不了童年里读过的那些文字,它们静静地镌在生命里,随时等待着,回忆。
后来的书,都不可避免地成为生命的内容。不管囫囵吞枣或是含英咀华,它们都涵养着人生的养分,满满当当地塞在人生的图书馆里,堆山填海。像我这般,漫读书,不求甚解。就这样散漫着,东鳞西爪,乐得愉快。于是,最惦念那些前人笔记,简短精微,只言片语间氤氲纸上烟云。读得恍惚,想得传奇,虚白一室,照得一灯醒。
天若有情,天亦老呢。陪着那些书,一起慢慢老去,是一件寻常事。这是一种滴水石穿的爱恋,不同于激情迸发的热恋,对这满架书,是一种细水长流的钟爱。不需要甜言蜜语,不需要海誓山盟,只是离不开,忘不了,日久天长,读着读着,就读过了春夏秋冬,读过了若许年华。红尘岁月,不知不觉,就爱你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