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全国两会·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干部群众贯彻落实总书记2016年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讲话一年间
     
2017年03月0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一年,上海的勇气、锐气和朝气
——上海干部群众贯彻落实总书记2016年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讲话一年间
■ 一年来,上海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保持勇气、锐气和朝气,驰而不息,攻坚克难 高嘉翎 摄
■ 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关检联合申报大厅内,工作人员正在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本报记者 沈月明

  3月,春风乍起,春雷初动。3月1日起,上海全市非标电动车全部禁止上路,涉及车辆超过300万辆。同日,上海新版《控烟条例》正式施行,有屋顶的公共场所不准吸烟成为现实。这两件长期以来市民盼望做但不敢想象做的事,这一次上海坚决做了。

  回首2016年3月5日,一个同样轻风和暖的春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寄语上海干部群众和与会代表要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一年来,上海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披坚执锐,迎难而上,交通违法大整治、科创人才政策“30条”、贯通45公里滨江岸线、自贸区新一轮金融改革、河长制,一步一个脚印,砥砺前行。

  “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这是总书记去年3月5日讲话当天的勉励,也是上海过去一年驰而不息、攻坚克难的写照。  

  国家试点,锐意创新的勇气

  33岁的茅晓峰在上海自贸区外高桥保税区海关一线卡口工作了7年多。他说,3年前,这里的卡口每天排长队,因为汽车尾气厉害,工作人员只好自己买来防尘面具戴上,大家戏称为“猪鼻子”。“如今,车辆过关速度越来越快,现在反而要加设减速带和限速安全警示牌,‘猪鼻子’也下岗了。”茅晓峰的经历,生动反映出上海深化改革、加快自贸区建设的丰硕成果。(下转A3版)  (上接第1版)

  犹记去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上海坚持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深化改革攻坚,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事实上,每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都会关心上海自贸区建设,希望上海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披坚执锐、攻坚克难,使制度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而上海正是这样去践行的。特别是过去的一年,上海自贸区建设进入快车道。去年4月1日起,“证照分离”改革事项正式实施;8月11日,市政府出台“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总体方案”;11月23日,上海自贸区新一轮金融改革启动,含金量很高的“金改40条”发布。按去年9月上海自贸区成立三周年发布的信息,区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达到464家,其中分行及以上机构达164家。区内法人级和分行分公司级的银行业营业性机构数量占全辖的比重分别为69%、67%(未含村镇银行),其中外资法人和分行占全辖外资行的比重分别为82%和72%。自贸区金融改革的红利,使商业银行从业务空间和服务功能上都有进一步拓展。华瑞银行、东正汽车金融、吉致汽车金融和广融达金融租赁等多家民营银行业金融机构陆续落户开业,自贸区银行业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近来,外资企业进入自贸区的步伐明显加快,中国第一家专业再保险经纪公司、第一家合资道路运输公司、第一家独资游艇设计公司、第一家独资国际船舶管理公司、第一家独资医疗机构纷纷在上海自贸区落地。许多企业得益于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在这块改革的试验田里大展宏图。

  海关改革成效尤为显著。如今,跟国际有关的22个部门都已集合到统一的平台,实现了企业的一次性申报。上海口岸95%的货物申报、所有船舶申报都已实现在单一窗口办理。先入区后报关、智能化卡口、单证无纸化、分送集报……这些改革措施的落地,大大提高了企业的通关速度。3分40秒,这是上海创造的新的自贸区通关速度。

  科创兴市,敢为人先的锐气

  毛一青是奥科赛飞机公司的创始人,记者在临港创业基地看到他时,他的“办公室”就是2000平方米空空荡荡的厂房里一张靠墙的办公桌。但这里将生产制造毛一青团队设计的“风翎”号双座水陆两栖飞机,目前订单已超过40架。毛一青对临港的创业环境非常满意,厂房几乎是免费的,另外他觉得临港管委会从上到下非常“通畅”,信息也公开透明。

  毛一青造私人飞机是开创性的,临港在一片滩涂上建起一座科创之城、未来之城也是开创性的,而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更是开创性的。

  而上海这一着眼未来、布局全球的重大举措,同样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高瞻远瞩。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要求上海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在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都勉励上海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同志强调,创新发展理念首要的是创新,要抓住时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为此上海市委专门成立推进科创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下设2+X专项推进小组,举全市之力、全力以赴推进。

  作为上海挺进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敲门砖”之一——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正加快推进,其中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出光。这个长近300米、宽约30米的装置似一把利剑,发出的激光被科学界称为“第四代先进光源”,可用于能源科学、生命科学、飞秒化学等诸多领域。

  而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主体承载区的临港,科创已成为这座滨海卫星城的主色调。2016年9月,临港科技城“创新晶体”项目开工,未来“人脑图谱”、“深度学习芯片”、“仿生眼”、特种机器人和新型燃料电池等一批明日科技项目将进入创新晶体。

  去年一年,上海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额超过822亿元,同比增加16.2%,再创历史新高。创新创业如今已成时代热潮,去年共有近7000家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参与上海创新创业大赛。目前,上海的500家各类众创空间中,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了1.2万家。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指出,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引进和集聚人才,加快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为加快科创中心建设,上海近一年的人才政策都是“大手笔”。以临港为例,按照新版“双特政策”,符合一定条件的创新创业人才在“居转户”时,办理年限可以从通常的7年缩短到最少3年;重点人才可直接落户。这让工业4.0专才、留德博士黄嘉晔等青年才俊深切感受到上海对人才的渴求和关怀。

  创新治理,蓬勃向上的朝气

  去年3月3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韩正察看了闵行区华漕镇许浦村“五违”整治最新情况。在当天的现场会上,韩正指出:补短板不是一项就事论事的工作,而是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上海坚持人口、建设用地、环境、安全四条底线密切相关,与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同时推进各方面协调发展密切相关。

  今年2月11日上午,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在调研黄浦、徐汇滨江贯通工程时指出:实现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真正实现还江于民、还岸线于民、还景于民。

  今年春节长假过后第一个工作日,恰逢立春。上海各区领导班子不约而同一大早就投入紧张的工作。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来到民生码头参加黄浦江浦东沿岸贯通工程现场推进会。杨浦区区委书记李跃旗来到位于兰州河边的蒋家浜地区召开现场会,这里违法搭建多达2.8万平方米。宝山区区委书记汪泓来到宝杨路上的金兴汽配厂察看“五违四必”落实情况,这里各类违法搭建约3950平方米。而嘉定区第一总河长、区委书记马春雷则来到生产河边指导河道整治工作……这样的工作状态,反映出的是上海干部蓬勃向上的朝气,也反映出“五违四必”综合整治已成为很多区委一把手心中的重中之重。

  补环境短板、补交通短板,是上海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期望上海“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要求的切实行动,也是上海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形象的切实需要。

  2014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谈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时,总书记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要加强城市常态化管理,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狠抓城市管理顽症治理。

  为响应总书记要求,上海专门出台了“1+6”文件,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坚持以街镇居村为重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政策落实。着力补短板、守底线、防风险,全面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抓好城市生产和运行安全。

  从2015年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到2016年启动交通大整治,上海市委市政府体现了责任和担当。没有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环境问题、交通问题这种典型的“城市顽疾”、民生焦点,如何敢于大张旗鼓去面对?上海市委在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回避问题就无法解决问题,各项改革要亮明问题、直逼问题。

  经过上海各级政府部门不懈努力和市民的积极配合,上海环境整治和交通整治都交出了阶段性出色答卷。

  据《2016年上半年中国城市交通出行报告》显示,上海的拥堵排名已从去年的第8位后退至第18位。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25.8%、15.4%、42.5%。巴士四汽公交车司机陈新春说,如今占用公交专用道的车辆已很少,“大整治总算把这个规矩立起来了!”

  今年2月,上海公布首批“河长”名单,年内将全面落实“河长制”,年底全市河道基本消除黑臭。去年上海市级和区级重点整治地块上,共拆除违法建筑超过5000万平方米,今年预计仍将超过5000万平方米。

  嘉定区华亭镇联三村村民陆建升已经体会到环境整治带来的幸福感——家门口的小河不再是黑魆魆的了,原先的鸡棚鸭舍都拆除后种上了绿化植被,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味道。

  牢记重托,主动承担国家战略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2013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先行先试大胆创新”——2014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2016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连续四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嘱托,上海干部群众谨记在心,未有稍懈。

  今年1月,本市16个区全部完成领导班子换届工作。2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韩正在区委书记、副书记专题培训班开班动员会上强调: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有什么样的工作结果。上海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全面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保持勇于开拓创新、始终坚忍不拔、崇尚真抓实干的精神状态,不畏难不懈怠不退缩,敢想敢闯敢干不服输,努力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回顾国家改革开放39年、浦东开发开放27年来上海的发展历程,上海干部群众意识到,谋划上海工作,要有更大视野,始终把握大势;规划上海发展,要把准定位,始终把中央指示要求作为贯穿一切工作的主线。

  韩正多次明确表示,我们的一切工作,要立足上海,但要更多算国家账、战略账、长远账。“凡是有利于国家利益、大局发展的工作,我们要毫不迟疑地做,坚持不懈地抓;凡是中央确定的战略谋划、布局和任务,我们要主动承接、积极参与、自我加压;凡是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事,我们要勇于率先探索,乐于做打基础、育人才、建机制、造环境的活。”

  这些年来,上海某种程度上成了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司法改革试点,公安体制改革试点,群团改革试点,综合医改试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办法……上海的每一步改革攻坚、创新探索、治理实践,都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重托,始终牢记承担国家战略的责任与光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4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B05版:家装专版
   第B06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版
   第B08版:基金纵横 /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C06版:家装专版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这一年,上海的勇气、锐气和朝气
新民晚报全国两会·焦点A03这一年,上海的勇气、锐气和朝气 2017-03-04 2 2017年03月0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