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被视作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契机,让人参悟生死,正确面对生离死别。不过,生命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珍惜生命。前不久,又有年少的生命离我们而去。尚未绽放的花朵骤然凋零,成为最让人痛心的悲剧。这样的悲剧提醒我们,到了必须正视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的自杀率从小学六年级开始攀升,初中最高,高中次之。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初中阶段的孩子容易轻生?这是因为,青春期是个心理和生理产生巨变的“惊涛骇浪期”,这时候的孩子矛盾多又封闭,尤其当这种内部的变化与外部环境发生冲突时易引发极端行为。外部环境中,最致命的冲突还是亲子关系,如果说父母不能理解他,甚至误解、打击他,或许会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而这最后一根稻草,往往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
事实上,不仅仅是成绩不太好的孩子有压力,学霸心里的压力更是巨大。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一个12岁的初中女孩的随笔,让我大吃一惊。这个女孩曾考过年级第一。她写道:“常常在想,我到底为什么活着……雄冠全年级的成绩,换来的只是越来越多的枷锁。我一直想过一种正常人的生活,没有什么过多的光环,身边有几个真正关心、爱护自己的人,就够了。否则,活着,真的没什么意思。”
这个年龄的孩子常常会思考 “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而做父母的,有没有给他们答案呢,哪怕不那么直接的答案?那个学霸女孩的父母,对孩子期望值一定很高,可能只重视学习成绩,经常念叨的是“四大名校”,如果孩子偶然有一次失误,便是不可原谅的错。这样的成长环境,会让孩子质疑这个世界:我的生命除了分数,还有什么意义?
是父母先走进了死胡同,才让孩子感到无路可走。因此,需要进行生命教育的首先是父母。只有自己放下焦虑,和孩子一起找到生命的意义,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才能帮助他抵抗各种压力,顺利度过惊涛骇浪的青春期。
好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