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给公公扫墓,走了新修的高速路。这条公路穿过祖坟所在的那个村子,原本的宁静乡野除了狗吠鹅叫,多了不间断的车流声。不过村子里的人大多很满意这条“长龙”的横空出世,因为伴随它的到来,占地补偿为村子带来“升级”——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标准路灯也支起来了,获得补偿多的家庭趁此机会新修了大宅。
同姓氏的宗族一起做清明,祭奠先人之后就是后人的热闹聚会,在某家新院子里丰盛地吃上一顿,喝上几杯老酒,唠嗑一些家常。村里人的幸福感城里人难懂。整箱整箱的炮竹震耳欲聋,更别提PM2.5铁定爆表;路边还有一片不小的林子烧得焦黑,默默控诉这项原始传统的粗暴。村里人也不懂城里人的执着。钢筋水泥的森林里人挤人,吃点儿猪肉青菜都得费劲团购才有味儿,忙忙碌碌不知道图什么……
贵阳花果园曾是一片棚户区,后来却成为全国声名显赫的“最大楼盘”。几年前我去看过,四十多层的住宅楼一栋贴着一栋。朝向、采光根本没法讲究,网友调侃,称之为“握手楼”,打开窗户就能和对面楼的邻居握个手。几年后我又去看过,被新面貌刷新了印象——配套的商场、剧院一一落成使用,气势恢宏,居民也越来越多,人气渐旺。这个楼盘由开发商负责动迁、基建和开发,为追回成本,开发商造出能够容纳几十万人口的“新城”。一栋楼六百多套房,几千块一平方,花果园的成交量一度居全国之首。不过当地媒体报道这座已有十几万居民的“新城”已成为“城市发展新引擎”,论坛里居民却在讨论,才住进三分之一,路就堵得不行,电梯也要等半小时……
其实大多数村里人和大多数城里人都一样,追求着自己触手可及的小幸福,即便有时候彼此都觉得对方有点异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