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到有人说,一到春天整个人好像变得慵懒了,易犯困,民间谓之“春困”。中医认为,所谓的“春困”是由于气的上升不足造成,气不足则导致头部缺血缺氧,出现头晕、健忘、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嗜睡等症。而且春季也是各种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这也与春天的特点有关。在四季中,春主气,故春天也是风邪最为肆虐的时候。风邪致病多见于春季。中医认为,风为阳邪,其性开泄,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风邪常伤人的上部、肌表、腰背等属于“阳”的部位,而见头痛、面部水肿等。另外,风的特性是善行而数变,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位游走不定、症状变幻无常的特性。如游走性关节疼痛,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因此春季养生要注意益气健脾和避风邪。
人体有两个益气健脾的重要穴位:脾俞与足三里。脾俞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在脊柱旁开两指的直线上,平对第十一胸椎棘突。它是脾的精气输注于背部的位置,和脾直接相连,所以刺激脾俞可以很快恢复脾的功能。《针灸大成》中说它可治“善欠,不嗜食”。刺激脾俞穴最好的方法是拔罐,其次是按揉,也可以艾灸,但是因四季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早春最好以拔罐,按揉为主。脾俞穴每天晚上8时左右刺激最好,因为这个时间是脾经精气最旺盛的时候,这时一天的工作已基本结束,而且运转了一天的“脾气”已经有些疲惫了,这时刺激脾俞穴,一来可以缓解白天的劳累,二来可以为第二天蓄积力量。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它是胃经精气的必经之处,要是没有它,脾胃就没有推动、生化全身气血的能力。古人称“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民间流传“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可见足三里对身体的重要性。足三里一定要每天坚持刺激,也可以找一个小按摩锤进行敲击,力量要以产生酸胀感为度,每次至少揉3分钟。
另外,在饮食上,要多吃具有补气健脾功效的食物,如山药、莲子、大枣、黄豆、薏苡仁、胡萝卜等,少吃荞麦、荷叶、柚子、柑橘、金橘、橙子、生萝卜、菊花、萝卜樱等。还要注意调整心态,让精神振奋起来,保持豁达、乐观的精神状态。
在多风的春天,我们要记得防止风邪侵入。首先要注意防风避风,不要因为天气回暖就“春风得意”,天气一热就脱衣,大家应该适时增减衣物,预防“倒春寒”,也就是民间说的“春捂”。同时要提倡室内白天通风,但夜间一定要关好门窗,莫让虚邪之风侵入,午间坐卧休息时要避开门缝、窗缝,因为从缝隙间吹进来的风在人松懈的时候最伤人。
倪欢欢(长宁天山中医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