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负责接待我们在约旦旅游的中文翻译是小顾姑娘,据说,约旦规定持导游证的都必须是约旦本国人,接待外国旅行团再配相应的翻译。因为导游G一点中文都不懂,实际上小顾姑娘是翻译兼导游。
头戴白色纱巾,胖胖的脸蛋,大大的双眼,满脸的笑容,充满着青春气息,便是年轻的小顾姑娘给我们第一面的印象。她一开口,那标准的普通话,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给人一种亲切感。我们在约旦旅游的几天,小顾姑娘总是早早在酒店大堂等我们。每天在车上,她在热情问早问好后,便会主动介绍有关约旦的人文地理历史,讲解一些有关约旦的知识,比如约旦货币第纳尔的种类及沿革,约旦人的日常用语和手势,特别是约旦女性头上的纱巾的缘由及其用途、特点等等,娓娓道来,有声有色,车上旅客听得十分入神,旅客总是给予掌声表示欢迎和感谢。
作为翻译和实际上的导游,小顾姑娘既热情又专业,更对旅客十分负责。在佩得拉古城和尼泊山等主要景点,除了用扎实的知识尽心介绍外,对旅游中的各种注意事项,特别是安全方面,她总是反复强调提醒,对老年旅客更是倍加体贴关爱。所以,我们一行对年轻的小顾姑娘都十分满意,给予很高的评价。
据小顾姑娘自己介绍,她的老家在湖北,小学刚毕业,与约旦有生意来往的父亲便把她送进兰州的一所国际语言学校,学习阿拉伯语言,这所学校实行封闭式教育。念到高中毕业,她又被父亲“发配”到遥远的约旦,在约旦大学继续攻读阿拉伯语,现已读完本科,正在读研,是二年级学生,在约旦将近七个年头了。尽管家境富裕,可能从小离家独立生活的缘故,举手投足,小顾姑娘一点儿也不娇嫩,反而显得那么开朗、成熟和干练。她说,这几年,中国人来约旦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她一边读书,一边做兼职翻译,在约旦的费用,基本上都是自己解决的,不用父母的钱。她在学校旁边,也租了房子,当然,生活不能同国内比,还是比较艰苦的,要精打细算,十分节约。
在约旦的华人据说现在有上万人,在约旦大学,中国留学生便有近百人。小顾说,每逢过节,中国同学之间相互赠送的礼物,便是国内带来的火锅料理,谁收到后,会着实高兴一阵子,千谢万谢的。小顾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了约旦人对中国人的友好感情。她有一个最好的同学便是约旦姑娘。有一次过伊斯兰教新年,这位同学热情地邀请她去家里过年。这位约旦姑娘是家里老幺,上面有六七个哥哥。过年,全家都团聚在一起。全家人都把小顾当作自家人,热情地招待她,一再要她吃好玩好,临别时,每位大人都要送给小顾一份礼金,相当于中国的“压岁钱”。更令人意外和感动的是,当小顾要打车回去,同学邻居也正好要外出,热情地邀请小顾同车,当小顾下车告别表示谢意时,同学的邻居也拿出一份礼金给小顾,一定要小顾收下。事后小顾算了一下,在同学家过个年,不仅吃好玩好,还收到了相当于四千多元人民币的“压岁钱”,着实感受到了约旦人民的热情好客。
小顾对我说,她在约旦大学毕业回国后,希望能进国内大学当老师,为增进中约人民之间的友谊,做一点事,尽一份力。
在我们一行即将离开约旦时,小顾姑娘送我们到机场,并热情地伸手与大家一一握别。她走到我面前,腼腆地对我说,上海她还没去过,从电视上和图片资料中看见上海特美,有外滩,有东方明珠,现在又有了迪士尼等,等她回国后一定要去上海游玩。她用调皮的口吻对我说,那时你是我的导游了,要好好带我呵。说着说着,姑娘的双眼红润起来了,语塞了。
回国后,我一直惦记着比我女儿还要小的小顾姑娘,忍不住写下了一首诗:“本是富家女,留学风和雨。纱巾裹秀发,挥别泪无语。”小顾姑娘,上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