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比横过来的窗口还大的玻璃鱼缸里,阿弟爸爸喜出望外地看到了一群各自游动的鰟鮍鱼!
想不到,上海海洋水族馆还有这么一个“长江流域珍稀水生物展”,中英文写着的“中华鰟鮍”,让阿弟爸爸相信自己没有看错——小时候,在河里淘米,把淘米篮沉入水中,鰟鮍鱼就会争先恐后窜入篮中啄米吃,只需五六分钟,轻轻拎起篮子,总有六七条鰟鮍鱼在蹦跳中被抓获。再如法炮制,鰟鮍鱼依然会不顾一切地游入篮里。不到一个时辰,伴饭小菜就有了。傍晚时分,用菜油煎过的鰟鮍鱼同自家腌制的雪里蕻咸菜一起烧出的小荤大素,鱼鲜加上菜鲜,成为农家孩子补身体的乡土美味。后来,乡下的水塘少了,没了。河里的水也变得浑了,这童年印象里的鰟鮍鱼,也好久好久没有见到过了。
鰟鮍鱼是本土鱼种,侧扁的身体几乎像鳊鱼的缩微版,它永远也长不大,最长不超过六七厘米,整体呈头尾纤小、腹身椭圆的胖橄榄状。腹面银光耀白,背部绿蓝间彩,鳍边红丝透亮,还有烁烁散发的金色。因为彩色纷呈,被人们列为原生的观赏鱼。但是阿弟爸爸知道,这鱼没法家养,它们对自然的水体有着特别的眷恋——它们喜欢在水流缓慢的湖泊、水塘和小河浜里过活,喜欢在水草茂盛的水体群游,喜欢觅食藻类和水里的各种沉淀和浮游生物,喜欢在有河蚌的地方找河蚌产卵入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清澈洁净的自然水体。记得那时候,鰟鮍鱼都是清晰可见的呀,那湖水、塘水、河水,是多么透澈,是多么明净呀!
从本质上说,鰟鮍鱼是一种野生的鱼。鰟鮍虽小,也有倔强的性格,它们只爱天然清净的野外环境,否则,宁愿集体终结。听说,至今还没有人工商品化养殖鰟鮍鱼的记录。它们是真正的珍稀鱼类。所以,见鱼而可知水,现在,有出产鰟鮍鱼的地方,地表水一定是清爽的。这小不点的鰟鮍鱼,可以见证水的洁净程度,足以堪当忠实的水质鉴定师!可以到那些说水环境如何如何好的某某地方某某地方去看看,如果看得见鰟鮍鱼的,那就一定是真的。
阿弟爸爸忽然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很有意思。他真想越来越多地看到鱼米之乡的鰟鮍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