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电单车突发自燃
张先生告诉记者,昨天申城出梅首日,户外气温超过了35℃,酷热难耐。当时,他途经成都北路600号附近时,突然闻到空气中的焦糊味,循味找去,他惊讶地发现,停在路边的一辆绿色“享骑”共享电单车电瓶正不断冒烟,随时有起火的可能。“‘那辆‘享骑’旁边还有变压器、电缆线和其他共享单车,一旦着火,后果不堪设想。”张先生马上报警。接警后,消防部门立刻派出消防车到场,对涉事电单车的电瓶处浇水冷却,最终化险为夷。
根据张先生提供的照片,记者观察到这辆“享骑”共享电单车的电瓶位于坐垫下方,呈开放裸露状态,电瓶外有一层黑色的塑料外壳。他坦言,比起机械式的共享单车,他日常出行更习惯使用共享电单车,但在看到自燃事故后,也不免让他多了一份担忧。“天越来越热了,这些电单车一直在烈日下暴晒,里面的电瓶装置是否会受到高温影响?我们出行安全能否得到保障?”
电池温度预警有欠缺
4月28日,上海市交通委发布《上海市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指导意见(试行)》,其中明确指出“不发展共享电单车”。在相关的《编制说明》中,上海市交通委表示,这一原则主要是基于城市交通安全和市民人身安全考虑。共享电动自行车产权不属于个人,一旦驾驶操作不当,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极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此外,充电过程和露天停放对电池的安全也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的电池自燃尚属第一次。”享骑出行运营总监表示,“享骑”共享电单车从2015年开始在上海推行投放,目前在沪使用的约有6万多辆车,均有登记上牌,上海注册用户已达200多万人。她介绍,“享骑”共享电单车均符合国标安全,从零部件的生产到电单车的组装,每个环节都会有相应的质量检测,一旦发现问题,便会立马召回。
据介绍,“享骑”电单车采用定点停车模式,由企业的充电仓库统一管理电瓶充电等问题,“我们所使用的电池正常承受温度是-20℃到75℃,经技术评估该事故可能是电池破损导致的。”不过她同时承认,在电池温度的预警上还有所欠缺。
出台新标准严格把关
7月5日,在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牵头下,国内首个共享单车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其中特别为共享电单车制订了一套硬件标准。“我们也正是从用户安全考虑,才会出台这些新标准,更为严格把关。”上海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建荣告诉记者。同时,他也建议市民,选择共享电单车前需注意电池是否有破损等故障,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企业反馈情况;夏天尽量将车停在有树荫的指定停车位以防高温直晒。
本报记者 季晟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