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民平安能力显著提升
2016年1月3日,安徽阜阳一名5岁女童被人贩子抢走。经过56个小时的跨省追捕,3名嫌疑人在河北落网,女童被解救。
老百姓最痛恨什么犯罪就严厉打击什么犯罪,老百姓反映什么治安问题最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这是公安机关一以贯之的理念。
建立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2015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作出部署,各地积极探索实践。辽宁省大连市建立起“天、地、人”三网立体治安防控体系,2015年刑事发案同比下降35%;广东省珠海市每日发布“平安指数”,实现社会治安齐抓共管。
更快地破大案、更多地破小案、更好地控发案——
持续打击以“盗抢骗”“黑拐枪”“黄赌毒”等为重点的传统犯罪,严厉打击以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贩枪、环境污染为重点的新型犯罪,严密防范寄递物流、网约车等新业态犯罪。
查隐患、防事故、保安全——
持续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高层建筑等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和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加强道路交通和安全隐患源头排查整治,严查“三超一疲劳”、酒驾、毒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数据显示,2016年,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比2012年下降42.7%,现行命案破案率再创新高,达到98.3%。
严防经济金融安全风险
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为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公安机关重拳出击,始终保持对经济领域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
侦破公司“黑股票”案、骗取出境游押金案等典型案件,开展打击证券期货、金融诈骗等风险型经济犯罪专项行动,建立健全非法集资案件处置机制、涉案资金网络查控平台等,公安机关以实际行动彰显出其严打经济犯罪的决心和化解经济金融安全风险的能力。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公安机关相继组织开展了打击地下钱庄、新型网络传销犯罪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6.8万起,挽回经济损失356亿元。
守护清朗的网络家园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面对近年来复杂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公安民警严打网络犯罪,努力提升网络社会公众安全感。
开展打击网络谣言和有害信息工作,2016年清理有害信息600余万条,落地查处造谣传谣人员2500余人,侦破“塑料紫菜”等一大批重大谣言案件;2016年侦办各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1886起。搭建公安机关与互联网企业的快速沟通处置平台。目前,全国已建成“网安警务室”1116家,在百度、腾讯、新浪等10家大型重点网站建成了一级“网安警务室”。
为联合打击跨国网络犯罪,中美两国2015年达成了《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指导原则》。目前,我国已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打击网络犯罪合作机制。
据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