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特别无力,感受不到任何情绪的反应,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吗?长期使用会有什么危害吗?
作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这也属于平时人们所说的自我保护,有些时候一些太过激烈的情绪超过了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于是我们通过一种手段将这种情绪隔离了起来,“假装”自己感受不到这样的情绪,这种防御机制就叫做情感隔离。其实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这种情感隔离,比如当发生灾难性事件的时候,人们有时会发现自己并没有表现得和自己想象中的那样难过。
自我防御机制往往是有得有失的,它的直接好处是可以在绝望和灾难中防止一个人崩溃。但是如果长期使用这种防御机制,就可能会影响到平时的生活。因为虽然情感隔离让人暂时告别了激烈的负面情绪,但是这些负面情绪其实都压抑在人的潜意识中,长久的压抑,得不到宣泄的机会的话,仍然会有崩溃或者更严重的情况产生,甚至有可能导致抑郁症。
当一个人长期使用情感隔离的防御机制时,也会感到很苦恼,会发现自己突然没有了情感,犹如一具行尸走肉,生活有再大的波澜似乎也与自己无关,曾经那种面对惊喜而鲜活的感觉,那种对待朋友爱恨情仇的体验,突然就消失了,这就是此类防御机制对现实生活的人生体验造成的不利影响。
当你产生这种感觉的时候,就需要对于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是不是最近积累的压力太大了,太过沉重了。如果有压力,就需要及时地释放压力,解决眼前的困难处境,在压力处理之后再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感受。
产生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比较常见的原因就是面对太过沉重的压力,而一时半会儿又没办法处理好,久而久之会使人产生深深的无力感,仿佛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便导致了“没有情绪”的状态。当然,短期的这种情况是正常的,通过压力的释放以及自我情绪调节可以减轻这样的症状。
需要声明的一点是,这样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正常的,每个人面对过度的压力时都有可能产生这样的情感状态。只是如果长期压抑负面情绪,甚至习惯性地逃避情感体验时,就有可能影响到个人的生活与社会功能。
张海音(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