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唐代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卷、颜真卿《楷书麻姑仙坛记》册、宋代米友仁《潇湘图》卷、元代顾园《丹山纪行图》卷等经典书画作品,明天起就要与观众暂时告别。
难得一见的代表作
《秋风纨扇图》为江南才子唐寅的水墨人物画代表作,凌利中说,这也是书画鉴定界公认的唐寅人物画真迹。画中描绘了一名手持纨扇伫立在渐起秋风中的美人,侧身凝望,眉宇间微露幽怨怅惘神色。衣裙在萧瑟秋风中飘动,身旁衬双勾丛竹,画中立有狰狞如怪兽一般的湖石。美人的左上角有作者自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画上美人满目哀怨,也正是唐寅的自身写照。这次为了给上博东馆建设作准备,需要对藏品做一些梳理,便关注到了这幅名品。“即使在苏州博物馆做的吴门四家唐寅专题展上,《秋风纨扇图》轴都未曾借展”,凌利中说。
《柳鸦芦雁图卷》出自宋徽宗赵佶之手,是赵佶拙朴风格的代表作之一。21日起在常设展上的展出,是这幅作品距2002年“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15年后首度露面。《柳鸦芦雁图卷》共分两段,一段画一株柳树和数只白头鸦;另一段4只芦雁在芦草蓼花边栖息,以浅赭设色,增强了秋天萧疏的气氛。此卷曾经北宋内府收藏,乾隆时归清内府收藏,《庚子销夏记》、《石渠宝笈·续编》、《石渠随笔》著录。但是这幅作品与宋徽宗那些富贵华丽的代表作相比,风格很是不同,更像是一个文人的清赏之作,所以这幅作品也被很多人怀疑不是赵佶的亲笔画。新中国建立初期,鉴定专家张珩与谢稚柳不谋而合地认定此画为宋徽宗的真迹,谢稚柳经过反复研究,还是决定代表上海博物馆将此画买下,由此该作品成为上博重器之一。
质量颇高的常设展
故宫英武殿内的赵孟頫大展进行得十分火热,此次上博换展之后也将有赵孟頫《真草千字文卷》展出,赵孟頫此文长达539厘米,后有董其昌题跋,为展出其全貌,上博特辟出一个大展柜,凌利中透露,这件藏品是上博所藏赵孟頫作品中最长的一件,且从未公开展出过。除此之外,书法馆展出的还有北宋米芾的《多景楼诗册》等等,绘画馆中会有南宋马麟《楼台夜月图页》、元张渥《九歌图卷》等等众多多年未曾露面的重要展品展出。
据凌利中介绍,上海博物馆历代书画两馆是目前海内外唯一的书画分开、系统展示中国古代书画通史的常设展馆,“往往常设展质量之高,并不逊色于主题展”。对于上博的上万件藏品而言,即使常设展常展常新,每年能够与观众见面的也只有四五百件藏品,大部分藏品都藏于深闺人未识。因此,建成后的上博东馆展出体系将与人民广场馆相区分,“人民广场馆还是以历史时代作为参照体系,东馆则以主题展,讲故事为主,使热爱传统艺术的观众能够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