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司机吴斌以生命为代价,在危急关头做出了最正确的反应;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车祸发生的一瞬间,用高位截肢的代价换来了学生的安全;6月4日,湖北宜都市二中教务处女教师周玉兰运送高考准考证时遇劫受伤,她忍住剧痛护住了659张准考证。正如诗歌里写的:“离开的是死亡,留下的是责任、爱和伟大的平凡。”每一个平民英雄的身上都能让人感受强烈的职业精神,每一个忠于职守的好人都有在特定时刻成为英雄的可能,而对“吴斌”们最好的纪念就是扪心自问:我的工作是否已经像他们那样做到足够规范、无可挑剔?
做一个好人到底难不难?
尽忠职守的好司机并非罕见:2011年1月26日,浙江司机林南珍在行驶中猝死,生命最后一刻他努力踩下刹车;2012年4月1日,陕西公交车司机刘师傅在突发脑溢血时,把车稳稳地停在站牌处。这一刻的发生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平时的学习和积累令他们有着强烈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另一个,是他们在瞬间爆发出来的作为一个人的善良品质。
人们常抱怨社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吴斌”们的存在,温暖了这个习惯抱怨的社会。师德沦丧的丑闻并不鲜见,但“临时工”张丽莉老师依然舍身救护学生;食品安全危机四伏,可“油条哥”依然坚守底线做着“良心油条”……我们从他们的身上发现了“伟大”,是平凡的他们做出了不平凡的选择。
好人易做。路边扶起跌倒的行人,公交车上为怀抱婴儿的妈妈让座,将看完即弃的报纸递给地铁口收报纸的老大爷,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某个时刻的好人。
好人难做。难在能够身处没有鲜花和掌声的环境,却坚持不懈。“世间的很多高尚,出自于平凡的选择,也出自于简单的信念。只有在平凡岗位上的执着和坚守,才能铸就关键时刻的高尚选择”。正是吴斌、张丽莉们日复一日对于自己职业操守的坚持,才让他们能在短短几秒间,突破极限,这些感动世人的行为也绝非是一种偶然。
如何重铸职业精神?
对吴斌最好的纪念就是扪心自问:“当我们告别吴斌的时候,当我们赞美那最美人性的时候,不妨也扪心自问,不管处于社会的何种岗位,我们的职业精神是否足够到位、毫无疏忽,我们的日常工作是否足够规范、无可挑剔?”
本周,《拿什么拯救“虐婴护士”的无良》的报道同样引人关注。实习护士“小考拉avi”日前在微博发布多张虐待婴儿照片,遭到网友集体声讨。微博上一句“书没好好读,人没好好做,本来医患关系就如此紧张,大家的努力白做了!”的亲友回帖,点出了人们对职业精神丧失的社会的失望。
在很多西方国家,推崇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普通体力劳动者与律师、法官、公司管理人员一样,享受劳动的乐趣,实现着个人为社会服务的价值。任何职业都是社会大机器中不可或缺的一枚零件,尊重自己的职业,信守自己的职责。中国传统文化中从来都不缺少对高尚践行的推崇和赞美,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物欲的膨胀,传统的价值观逐渐倒向了唯金钱论。人们不再对劳动本身抱有尊重感,劳动者对自己工作也不再心存敬意,失去了对平凡工作的热爱,又怎能做到践行高尚而又甘于平淡?
这一次,政府与媒体授予吴斌如此高的荣誉的背后,正是对社会缺席已久的“平民英雄”的呼唤。如今的年轻人大多已不能理解当年的社会明星怎么会是挑粪工、纺织女工或是拖拉机手。这固然有当时的时代背景,但正是这些对平凡劳动者的歌颂,对职业精神的尊重造就了一个健康的社会精神架构。做一行,爱一行,而不是此山望着彼山高,做一行,怨一行。
我们不需要标榜太多的英雄,恐怕没有人愿意用自己生命去换取这个称号;我们也不需要人为拔高英雄的高度,他们实则也是平凡生活中平凡的一员,但是他们对职业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对岗位的责任感,却值得每一个人好好体味,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