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愧疚复婚
如今已瘫痪在床的张先生与结发妻子孙女士共同居住了几十年,可谓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2005年,张先生因突发脑梗,生活自理成了大问题。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孙女士仍将丈夫的起居打理得井井有条。由于身体抱恙,张先生的脾气时好时坏,后来,孙女士再难忍受生活的负累,为琐事争吵成了家常便饭。患难与共的夫妻竟然在一气之下选择离婚收场,并赌气办理了法律手续。但令人意外的是,离婚之后的孙女士并没有扔下前夫,每天日常的洗衣、做饭、擦身、打扫等家务活一件不少。在亲友和邻居们的眼里,这样的好媳妇还真是少见。
孙女士日复一日的辛劳照料也让张先生感动不已。再加上儿子从中拉拢,老张忽觉自己的自私与固执着实对家庭有愧。在亲友们的规劝下,老张与前妻来到了民政局办理了复婚。
期间曾一夫二妻
不料,事有蹊跷。2005年末,报案人李女士出现了。从公安笔录中,受理此案的杨浦检察院检察官发现,李女士自称与张先生已结识5年有余,老张与结发妻子离婚之后便向其提出结为夫妻的请求,且主动提出愿意将名下的一套房产部分过户给李女士。但这些都仅仅是李女士的一面之词。从实地走访来看,张先生思维表达能力障碍明显,自主行为能力较常人而言严重退化。另一方面,孙女士及他们儿子表示,其家人对老张与李女士再婚的情况一无所知,更是不知道这位李女士是何许人也。据承办人员综合各方证据分析,张先生极有可能是在对家人隐瞒真相的前提下与李女士办理了结婚手续。张李二人虽领了证,但并未共同生活,名为夫妇,实则路人。
重婚案发回重审
已办理登记,还能再结一次婚吗?检察官经调查发现:张先生与前妻复婚登记是在2005年至2006年间,当时,婚姻登记系统刚被投入应用,在实际操作中还未实现信息全覆盖,因此仍然使用人工登记的方式。其次,民政系统和公安系统还未完全联网对接,婚姻当事人户口簿上的婚姻状况一栏可能与当事人实际婚姻状况并不一致。要了解当事人是否重婚,主要还是以办理一方询问,申请一方承诺为主,遇有故意为之的人,民政部门也难以“火眼金睛”。
事过六载,“上海市婚姻登记系统”已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完善。但检察院承办人员认为,婚姻大事无儿戏,数字化软件的运用固然省略了繁琐的书面审核步骤,但相关受理人能否以较高的工作水平有效、快捷地识别当事人的婚姻状况,仍是减少重复登记的关键所在。据此,杨浦检察院向民政局提出两点检察建议,一是希望其加强对当事人材料及情况的审查工作,除了口头询问当事人的自愿性、婚史等材料的真实性外,还应结合“上海婚姻登记信息系统”进行查询,并加强工作人员这一方面的操作培训。二是希望其根据《婚姻登记条例》强化法制宣传效果。通过在登记地的醒目位置张贴关于重婚的危害及法律后果的各式宣传海报,对存有歪心邪念的不法分子起到震慑作用。
日前,鉴于张先生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这件重婚案已被发回公安机关重审。而孙女士向法院要求分割财产的民事案件仍在审理中。
本报记者 郭剑烽 通讯员 俞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