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阅读
     
本版列表新闻
两岸三地对照记~~~
两岸三地对照记~~~
     
2012年03月1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岸三地对照记
我的父亲与母亲(2)
马家辉
  ◆ 马家辉

  不打麻将,要干啥? 

  香港很早便开始流行庆祝母亲节了,早到我七八岁时已有印象,那应是四十年以前的事情了。我们的年龄是隐瞒不了的,对吗,其他两位同样出生于一九六三的作家同业?

  小学时代,每年到了四月底五月初,学校老师都会说,母亲节即将来临,所以这个星期的作文题目是“我的母亲”,也要画一张图画,画完,带回家送给自己的妈妈。于是,我就写了,也就画了,写什么和画什么早就忘记了,只记得,妈妈真是好,她从来不批评我写得不好或画得不好,因为,她从来没有认真去看。

  这样说绝对没有半分埋怨或不敬,相反,是羡慕,羡慕她的豁达性格,广东话叫做“大情大性”,从不焦虑,从来不把事情看得过度严肃重要,有也行没也罢,都可以,反正,活着就好,即使死掉也无妨。

  母亲七十岁了,生平看得最重的事情恐怕只是一个“赌”字,主要是打麻将和到澳门赌场,从二十岁到如今,赌博一直是她的生活主旋律,without apology,毫无愧色,毫不歉疚,始终如一。

  举个诚实的例子吧。我出生后大约三四个月,她把我抱到亲戚家里串门子,聊不到五分钟,当然是坐下来打麻将了,我便被放在睡房床上,无人看管,不知如何,到她竹战结束,竟发现我躺在地上而不是床上,脸色青黑,不哭不闹,但呼吸困难。她吓倒了,马上把我送到医院,直进加护病房,医生对她说:“目前情况尚未稳定,能否脱险,难说,你们不妨先回家,等消息,如果晚上收不到电话通知,便应表示度过危险期,有救。”母亲唯有哭着回家,眼睛有没有哭肿,我没问她,但许多年后忆及此事,她耸肩淡然道,那个晚上也真难过,返回家里,百无聊赖,睡不着觉,只好再打麻将了,一直打到天亮都听不见电话响声,便放心了。

  我是难以理解的,忍不住质问:“我是你的儿子啊,躺在医院里生死难卜,你还有心情打麻将?怎么搞啊,你?”

  母亲皱眉回答,脸上表情很明显是难以理解我的难以理解:“不打麻将,要干啥?我又不是医生,坐在家里也救不活你,不打麻将,漫漫长夜岂不更难过?打麻将有罪吗?生有时,死有命,我能如何?”

  坐在麻将桌面前的母亲,显然是快乐的,即使输钱亦有快感,这是所有赌徒都明白的被虐待心理,毋须弗洛伊德费言解释。为了打麻将,她或许把世上能说的谎言都说尽了,许多时候还要孩子们帮忙,譬如说,不知道曾有多少个傍晚黄昏,她在外边打麻将,明明说好要回家煮饭或带我和姐姐和妹妹出外吃晚饭,但因打完十二圈还要再打十二圈,回不来,不回来,索性只打电话回来,对姐姐道:“你拉开我的睡房抽屉,取出十五元,带弟弟和妹妹去买叉烧饭盒,假如爸爸打电话回来,千万别接听,要到八点后才接,告诉爸爸,我回来过,跟你们吃完晚饭后才再出门打牌……”

  父亲那年头是某报的总编辑,从早到晚困在报社忙忙忙,只能偶尔忙里偷闲致电回家跟子女聊聊天,但因那是尚无手机的黄金时代,母亲遂有说谎空间,我们也可帮忙圆谎,而酬劳是,如果她打牌赢了钱,回家后会付我和姐姐二十元港币;谎言有价,这道理,我从小就懂。

  但世上没有永远不被拆穿的谎言,父母亲终究会因赌博吵架,也有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记得有一回,妈妈哭了,哭骂道:“你现在竟然责怪我烂赌!你不想想,当年我什么都不懂,是谁教我打麻将?是谁带我去澳门赌场?还不是你!是你!你你你!”

  父亲哑口无言;我们,子女,更是。

  幸好夫妻恩怨难了难断,也没必要轻易了断,要紧的是,哭过了,可以笑回来,可以有机会重新再笑,便够了。每回吵完架,很快,母亲便又“牌照打”,重投竹战之乐,有时候甚至跟父亲和我和姐姐一起坐在麻将桌前,在一百四十四只麻将牌的啪啪响声里畅聚天伦。

  所以,这么多年以来,我送过三四十份母亲节礼物,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外买有自制,而其中最令我自己印象深刻、最令我妈妈感到贴心的一份礼物必是那个“麻将蛋糕”:我请饼店师傅在蛋糕上喷了“中”、“发”、“白”三张麻将牌奶油图案,祝她永远快乐、打牌快乐、不管是赢是输,都快乐。

  活在麻将里,我妈妈真是一位快乐的女子。

  我家里只有一个半“马老总” 

  我一直对父亲的成长故事感到好奇,好多回了,想开口问,但都没有结果,因为,咳,说来不孝,我跟父亲见面的次数并不太多,每月一次甚至隔月才一次,每次都是坐在餐桌面前,而他是无酒无欢,尚未开始喝酒时,话语不多,根本不想说话;开始喝酒之后,很快,通常不到十分钟,便已陷入接近语无伦次的迷醉状态,即使我问了,即使他答了,亦不太可信可靠,只能当作神话传说听听便算了。 

  我的父亲以至我的家族,从来没有“信史”。这是我父亲于好几回醉后所说出的点滴记忆,我将之拼凑成一个稍为完整的故事,但也就只是故事,可别追问我真不真实。 

  是这样的,话说我本不姓马,我这个“马”,是假马,翻译自英文Majerson的首两个字母,因为我祖父的祖父来自英国,但不知道是伦敦抑或乡下,无根可寻,只知道他于十九世纪中叶来到中国,娶了老婆,落地生根,从此有了汉姓。当我把这故事告诉超级迷恋哈利·波特的女儿,她瞪着大眼睛,张开嘴巴,激动得差点哭出来,用颤抖的声调问:“真的吗?我的祖先是英国人?跟哈利·波特一样?跟妙丽一样?跟罗琳一样?我们能不能再去英国,找寻我们的族人?他们会不会是贵族?爵士?骑士?” 

  我忍住笑,耸肩回答道:“等你大学毕业后,再去吧。说不定可以领回一大笔遗产。可是我不得不先提醒你,你祖父说话从来不可靠,看看他如何欺骗你祖母数十年,便知道。” 

  我并不担心这么讲话会影响我父亲在我女儿心中的形象,因为,我女儿也向来不太相信我说的话,包括好话与坏话;她跟我跟我父亲一样,都有“说谎DNA”,说话通常纯为贪玩,听听可以,信任不得,所以她也只激动了三秒,立即恢复正常神态,很显然,连那三秒亦属伪装。

  介于我高祖父与我父亲之间的几代马姓男子到底遭遇过啥事,我父亲从来没提,而他又没有兄弟姐妹,我祖父同样没有兄弟姐妹,所以我完全无法探问考证。我问过母亲,你见过我祖父祖母吗?他们是谁?有何好事可说?我母亲嘟一下嘴巴,回道:“没见过!我当年就是看你父亲‘父母双亡’才愿意嫁给他!我爱自由,讨厌被公公奶奶看管!” 

  “父母双亡”倒是千真万确。听我父亲说过,他十六岁丧母,十七岁丧父,读书成绩不错的他唯有退学,从此自力更生,一头投进新闻界,从前线记者开始熬熬熬,从记者变编辑,从编辑变编辑主任,从编辑主任变副总编辑,一九九六年退休时,工作岗位是香港一份最畅销报纸的总编辑,不管走到哪里,大家都称呼他做“马老总”。 

  “马老总”对自己的成就是感到自豪的,也当然应该自豪,得来不易,熬了不知道多少个通宵达旦,为了工作。但我相信我父亲更感自豪的必是对家人负起了超乎寻常的照顾责任,好多年了,他不仅顾妻顾子顾两女,更把老年的岳父岳母以至三个小舅子——其中两个还是经常进出监狱的资深毒虫——接来家中居住,像广东人所说,“有粥食粥,有饭食饭”,也就是同甘共苦的意思。所以,年老后,每回喝酒后怀旧忆人,我父亲常说:我问心无愧了!想当年,父母双亡、孑然一身,最后我用一双手养活十人!老婆至今仍然可以随时打麻将和去澳门赌钱,大女儿做了快乐的家庭主妇,小女儿是香港高中联考的女状元,儿子成为博士,还做了家中的第二个“马老总”! 

  我其实没有成为“马老总”。我只曾在香港《明报》担任十四个月的副总编辑,充其量,只是“马副总”,我家里只有一个半“马老总”。“马老总”只是我父亲的wishful thinking,他幻想我是他的接班人,所以暗暗替我升了级,再一次显示了他的不老实。 

  我总不明白我父亲的思考逻辑,但也或许,不是不明白,只是不肯面对,不肯承认。举个例子:廿岁那年,我从香港赴台升学,临行前夕,父亲用极严肃认真的神情给我提出叮咛,通常,父亲的叮咛大抵离不开“努力读书”、“做个好人”、“关心社会”之类,但他偏不,我父亲对我的提醒竟是——家辉,到了那边,谨慎小心,不要乱搞,台湾很流行设局捉奸! 

  毕竟非常了解他的儿子。我父亲,马松柏,七十一岁了,服了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第六届春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法治视窗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专题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3·15专刊
   第A25版:3·15专刊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体育新闻
   第A30版:体育新闻
   第A31版:理财·财市解析
   第A32版:专题
   第A33版:股市分析
   第A34版:股市分析
   第A35版:彩票看点
   第A36版:3·15专刊
   第A37版:3·15专刊
   第A38版:公众服务
   第A39版:专题
   第A40版:3·15专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
   第B12版: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楼市
   第B14版: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
   第B16版:新民楼市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
   第B20版: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
   第B22版: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
   第B24版:新民楼市
   第B25版:生活之友
   第B26版:广告
   第B27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28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29版:好吃周刊
   第B3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31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32版:好吃/饕餮四海
   第B33版:好吃/美食地图
   第B34版:好吃/美食专列
   第B35版:好吃/酒旗茶垆
   第B36版:品牌透视
我的父亲与母亲(2)
广告
新民晚报阅读B08我的父亲与母亲(2) 2012-03-15 2 2012年03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