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爸潮妈热衷用iPad早教
在对一些星爸星妈的采访中,明星们将iPad视为“保姆”,自己与朋友聚会时,常会带着五六个孩子,同时也会带着五六个iPad,孩子折腾时,就会发给每人一个。接下来,就会看到一圈孩子安静地坐在那,各玩各的。
如今,更多80后的潮爸潮妈都是iPad的“忠粉”,有了它——各种声情并茂的讲故事软件替代了“故事会”,各种识字软件替代了呆板的认字卡片……眼看着豆大的孩子就能把如此高科技游戏玩得比大人还转,顿时成为了潮爸潮妈们的谈资。在他们的眼里,iPad既是大人们喜欢的娱乐机,又是功能齐全的幼儿“早教机”,不仅可以作为教辅工具,还可以玩各种游戏。潮妈嘟嘟一边看着儿子玩一边自豪地炫耀:“像‘切西瓜’游戏。眼要快,手要快,还要在高速涌现的物品中,分辨哪是水果、哪是炸弹,我觉得能够很好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常玩iPad让孩子忽视了交流
一家早教机构的早教专家告诉笔者,经常会有家长问她这样的问题:“我宝宝快两岁了,怎么还不开口说话啊?”而这时她就会反问家长是不是经常给孩子看电视、玩iPad。其实问题就出在这里。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宝宝来说都有不同的发育重点。而现在,不少孩子的语言发育是落后的,这主要是因为电子产品中机械的声音只是一种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交流,没有交流就不存在发育,这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没有帮助,而且机械的声音听多了,宝宝对父母和身边人的声音就会表现得不敏感,互动交流减少,更不利于孩子开口。
另外,两三岁的幼儿视力尚未发育成熟,平时看电视都要限制时间。iPad很多画面都采用明亮的色彩,视觉刺激过于强烈,过长时间的注视,会引发孩子视神经疲劳,甚至诱发近视。
iPad仅是“视频早教”的一种
iPad上有很多儿童应用软件,相较于普通书籍等来说,信息更为丰富,形式也更吸引人,但是归根结底,这种电子产品用来早教依旧属于视频早教。对于孩子来说,iPad就是一款图示化的电子产品,如果长期接触的话,可能会对孩子日后的文字学习造成障碍。如果通过iPad对孩子进行视频早教也会影响幼儿注意力的发展,和电视一样,其触屏式的操作较快,因此很多信息孩子来不及思考只能被动接受,长此以往,孩子有可能会失去思考能力。
专家建议,对于电子产品,家长应该秉着“不拒绝,不依赖”的态度,要学会正确看待电子产品,利用它有利的一面,同时尽量避免它带来的一些副作用。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了解上网知识、通话功能,玩玩游戏,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由于孩子认知和辨别能力差,家长事先要注意对游戏、节目、网络内容进行选择和过滤。不管怎样,还是提倡少玩这些虚拟的游戏,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参加户外活动,与小朋友一起沟通、游玩,这样有助于孩子的社会化和性格发展,毕竟电子玩具不能替代亲情的交流。 宁恣
Tips
■孩子在2岁前尽量不要接触任何电子产品,包括电脑、电视、手机;2岁到3岁每天不要超过30分钟,最好分为两次,上下午各15分钟。
■给孩子使用的电子产品必须经过筛选。建议家长多使用音频,而少使用视频,最好不要让年幼的孩子提前接触游戏类的电子产品。
■家长要学会利用电子产品,激发孩子思考问题。其中,家长陪伴孩子一起使用电子产品很重要,比如陪宝宝认字、听各种乐器弹奏出的声音、和孩子一起画画等,建议家长不要下载太多的游戏,只保留1到2个益智类游戏。
■婴幼儿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人与人的交流才是必不可少的,家长每天要保持大量的亲子时间,与其把电子产品作为“早教机”,不如亲自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