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严峻机遇很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会上透露:我国4月份报表表明,在消费、投资、出口三个方面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所幸比亚洲金融危机时出口大幅下降要好了许多。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马车,现在这匹马车不往前拉而是往后拖了。4月份出口下降20%。消费的增长只有10%,而正常的应该在18—10%。工业增加值只有9%,二季度可能跌到7%以下。国民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超过了年初的预料。郑新立甚至坦言:国民经济的运行又到了关键时刻。
形势严峻,但是并非没有希望,相反还有很多机遇。郑新立特别指出:高铁要加大投入。它是下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高铁前几年以四五千亿元的投入大大刺激了建设速度。此外,他还呼吁,高速公路也可以尽快网(络)起来,修通一些断头路。至于幼儿园、养老院乃至停车场,都可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
长三角孕育民营模式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生产国,主要是长三角的玩具占了绝对比例。但是,我们却没有一个自己叫得响的玩具品牌。温州的皮鞋在全国占有重要一席之地,贾康直言不讳地指出,鞋多但缺乏个性,款式不多,比不上俄罗斯。商机无处不在,比如男性健康服装、男性保健食品,都是需要商家去研究发掘的。
论坛会上,举行了30集电视纪录片《商痕》的开机仪式。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中卿则对该纪录片表示赞赏。他说,30年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是民营经济,《商痕》记录和透析30个民营企业的发展之路很有意义。30年来民营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截至去年底,我国民营企业已达900万家,民营上市企业1000家,3600万户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和税收。尹中卿总结道: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苏南模式、温台模式、珠三角模式、中关村模式,以及上海的青浦模式、山东诸城模式。许多模式都来自长三角地区,长三角是我国最活跃的经济发展动力源。
经济发展应溯江而上
“中国运河经济时代,江南以苏州、无锡、常州为代表,伴随着长江经济、海洋经济的到来,新江南应该溯江而上,经济发展中心需向中部城市转移”。本次活动首席专家、太平洋建设集团创始人严介和激情满怀地诠释了新江南新经济新文化的深刻涵义。
他极富思辨性的语言解读了投资拉动和资源消耗两个概念,资源是硬实力,教育是软实力。他提出尽可能地把资源留给子孙后代,地下的矿藏不去动它。
“文化永远是经济的灵魂”。河南大学教授、知名文化学者王立群提出这一观点受到普遍认同。专家们对“华佗论箭”组委会投资、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拍摄30集大型励志纪录片《商痕》开机表示期许,同时赞赏严介和预计出资10亿元准备修葺、复建江南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华林书院、鹅湖书院)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