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大多源于教学
“360挤身手机平台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策略”“移动支付服务的谷歌钱包,会不会取得预想效果”……昨晚,围绕移动互联网的前景,七支参赛队的学员分别模拟谷歌、苹果、微软、奇虎360、小米科技、三星、亚马逊等知名公司的CE0,报告他们研制的市场竞争方案,数据详实且论证十分有针对性。
华东师大MBA教育中心主任李学昌说,其实这些案例并不是为了比赛而“临阵磨枪”搞出来的,大多就是平时教学中师生们经常在一起研究、探讨的话题。担当评委的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主任王淑娟,也对参与角逐的各个案例作了点评,肯定了MBA教学就应该这样把具体、真实的商业案例嫁接到教学中来。
做案例是学员功力
据李学昌介绍,几乎每一届的案例大赛,都会在业界引起不小的反响。不仅有些企业会在事后认真研读案例报告,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MBA学员将自己职场上的案例直接做成了毕业论文。“案例教学理应是MBA的拿手好戏,做一份出色的案例,也应当成为学员的基本功。”李学昌说,虽然MBA的每年学费在10万元以上,仍挡不住报名人数的持续上升,但华东师大会坚持一个严格的筛选标准,比如,要淘汰掉一些因心理不健康而影响到职业发展的人,还要在录取时鉴别一下这名考生是不是真正具有做案例分析的能力。
案例教学需耗课时
然而,记者从不少参加比赛和前来观赛的师生口中了解到,这样的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硕士(MBA)教学中,并非十分普遍,主要原因居然是“时间不够”。据了解,现在的MBA学员,在职的与全日制的比例约为9比1。对于在职的学员,不少高校一般是将课时集中安排在双休日中的一天和平日的两个晚上,两年半里除去最后半年做论文,真正坐在课堂上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在有限的课时内,很难引入需要耗费大段时间的商战实例探讨。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