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分离
今天上午9时14分,神舟九号的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神舟九号,返回制动开始!”
制动发动机点火指令发出。瞬间,一团橘红色的火焰从飞船推进舱向前喷出,点火指令成功执行。
飞船减速,脱离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运行轨道,沿着返回轨道自由降落。300公里、200公里……飞船离地球越来越近。几分钟后,飞船高度下降至140公里,接近地球大气层。
9时37分,飞船推进舱和返回舱最后“握别”,完成使命的推进舱迅速掉落,在大气层中被烧成灰烬。
返回舱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严密监视下,继续向东北方向行进,直奔着陆场。与此同时,大厅里传来航天员景海鹏的声音:“神舟九号报告,各项身体指数正常,完毕!”紧接着,屏幕上信号消失,飞船进入“黑障区”。
穿越黑障
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飞行速度极高,舱体和大气剧烈摩擦,舱体表面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此时气体和被烧蚀的防热材料均发生电离,在舱体的周围形成一层高温电离质,飞船和地面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便中断了。这便是“黑障区”,持续时间约为240秒。
9时45分,大屏幕上,一颗红色的火球猛然闯入了大家的视线。紧接着,火球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划过黑暗的天际。飞船顺利穿越了“黑障”。
缓慢下落
返回舱伞舱盖打开后,依次拉出减速伞、主伞。在主伞下,神九飞船缓缓下落。
这顶主伞直径达到40米,一共有7400多个零部件、96根伞绳,使用的线连起来长达10多公里。光把这顶巨伞叠好,就要花几个月的时间。
时间接近10时,飞控大厅左侧大屏幕上,5架搜救直升机的机桨缓慢地开始转动,搜寻飞船的踪迹。中间大屏幕,三维动画正实时显示着飞船的降落过程。
“神舟九号报告,座椅提升手控制令已发出,座椅提升,航天员感觉良好,完毕。”
10时03分许,随着反推装置启动,返回舱成功着陆。2分钟后,搜索直升机已经到达着陆点。
特约通讯员 谢波 姜宁
本报记者 吕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