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7月0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沉重的影像
刘伟馨
  刘伟馨

  我向来喜欢收集奥斯卡获奖或提名的外语片影碟,2012年的五部电影,除了以色列的《脚注》外,其余四部《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伊朗)、《拉扎老师》(加拿大)、《顽固分子》(比利时)和《黑暗弥漫》(波兰)刚刚收齐。挑了一个时间,集中看完这些电影。原想这国别不同、题材迥异的电影,至少有一两部还能让我轻松一下,不料,它们全都是沉甸甸得像一块石头压在心上,看后不免陷入沉思。

  最终获外语片奖的《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实至名归。伊朗的电影,很少有风花雪月、轻吟浅唱,它们对现实的描写,琐碎细致,原汁原味,甚至有些粗粝。这部电影的导演就说过:“正是日常生活的琐事制造出麻烦。”假如说《一次别离》示人以沉重,那就是生活的沉重:一对夫妻闹离婚,女的要出国,男的要照顾患老年痴呆的父亲不愿出国;跟父亲还是母亲,他们的女儿做着艰难的抉择;照顾痴呆老人的保姆,自身有着难言的苦衷,比如丈夫欠人债务,自己有了身孕还不得不替人帮佣。一次意外流产,使她和主人对簿公堂……这部电影,镜头所指,就是芸芸众生的生活原貌,生存的沉重喘息,犹在耳旁,不停不止。由于导演学戏剧出身,电影的“戏剧张力”很强,导演称这部电影是“以纪录片的形式拍的侦探片”。这就让我们在电影展现的生活细节中,逐渐走向真相的内核。

  和《一次别离》一样,《拉扎老师》也是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如果说前者体现的是生活的沉重,那么后者就是心灵的沉重:一所小学的班主任上吊自杀,拉扎来应聘老师,这个原先只开过餐馆的阿尔及利亚移民,内心其实有着深深的伤痛,他的妻子因为写过一本批评当局政策的书,被活活烧死,并殃及三个孩子。面对同样因老师自杀而引发心理阴影的学生,拉扎老师开始了和学生们一起走出心灵古堡的艰难旅程……电影里呈现的拉扎,温厚、善良、克制、幽默,尽管他时时沉陷在丧妻亡女的悲痛中,尽管他自己的移民身份还在审核中,尽管他从前没有做过一天老师,但他用自己的方式,在帮助学生的同时,也在自救。拉扎最后被迫离开学校,临别,上了一堂令人动容的“最后一课”。

  相比较上述两部电影,《顽固分子》来得更为阴沉。沉重的记忆伴随着主人公杰克,令他无法自拔:20年前,杰克被一个疯子伤害了生殖功能,他只能长期以激素催生他的男性特征。同时,他也继承了父业,从事着用激素催肥牲畜的违法勾当。20年后,无辜的他卷入了一桩谋杀案,此时,友情、爱情、复仇……面对这一切,他将何去何从?电影以极冷的调子,塑造了一个外表肌肉发达,内心承载着痛苦的有血有肉形象。这个身心受到伤害的人,有恨,但更有爱,只不过最后,命运把他的一切都摧毁了。

  《顽固分子》的故事有一定的现实依据,但该片导演却矢口否认跟真实事件有关联;不过,《黑暗弥漫》却完完全全取自历史:“二战”时期,一个波兰下水道检修工,将一群犹太人掩藏在下水道14个月,挽救了他们的生命。虽然,检修工起先为了钱,渐渐地,他对犹太人有了同情。当犹太人开始变得对他很重要时,他想到了要牺牲自己来营救他们。下水道的环境是恶劣的,充满着黑暗、污水、恶臭、粪便、老鼠,甚至尸体……电影用逼真的影像,还原着历史,沉重而又沉痛,而在这其中,令我们永远无法遗忘的,还有人性中的光芒和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18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19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20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躺在时间的河流上怀念他
沉重的影像
骑乐悠悠
穿越时间的艺术
劝君更尽一杯酒
罗马古斗兽场
江湾镇有雨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沉重的影像 2012-07-02 2 2012年07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