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书展特别报道~~~——四位茅盾文学奖得主昨谈创作与阅读
书展特别报道~~~——四位茅盾文学奖得主昨谈创作与阅读
书展特别报道~~~——四位茅盾文学奖得主昨谈创作与阅读
书展特别报道~~~——四位茅盾文学奖得主昨谈创作与阅读
书展特别报道~~~——四位茅盾文学奖得主昨谈创作与阅读
书展特别报道~~~——四位茅盾文学奖得主昨谈创作与阅读
     
2012年08月1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展特别报道
纸笔写作 感觉很有成就
公众写作 定会出现高手
——四位茅盾文学奖得主昨谈创作与阅读
夏琦
■王安忆
■莫言
■刘震云
■毕飞宇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上海书展昨天迎来四位大牌作家——王安忆、莫言、刘震云和毕飞宇,4位茅盾文学奖得主在友谊会堂出席“书香中国”阅读论坛,谈他们的“文学创作与阅读生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出席论坛并讲话。

  阅读实在是种享受

  在论坛上,王安忆的第一句话便是:“我非常喜欢阅读。”她说自己是因为喜欢阅读而开始写作的。作为一个专门写作的人,王安忆每天时间比较多,每天写一两千字,余下的时间都在阅读。她举了一个例子说明自己对阅读的着迷:“我家里订了一本《世界电影》杂志,上面经常会刊登一些电影剧本,如果我看过剧本的话肯定不再看这部电影,因为电影不能满足我,我觉得电影是非常有限制的,而文字给我的想象很多。”王安忆说,对于她来说阅读是那么自然而然,“我有时也觉得,因为自己会阅读,而别人不会阅读的话会可怜他,因为阅读是那么丰富的享受。”

  谈的是阅读,毕飞宇却意外地说起了体育,说起自己大学时代学习跳远的经历:模仿卡尔·刘易斯的“走步式”,但却学不会。后来请教专家,对方说是因为他的弹跳高度和速度不够,并且介绍说美国孩子训练跳远是从8米开始跳,然后再跳7米1、7米2等,因为一开始起跳的时候加了一个弹簧踏板,首先保证他在空中能跳8米远,在这过程中对他的技术一点一点地修正,随着年龄的增长,协调性、肌肉力量好了,把踏板给撤掉再跳。

  毕飞宇关于跳远的故事似乎跟阅读有点不太搭界,不过配合嘉宾陈思和在现场的评论来听就有意思了:“今天读物太多,选择非常艰难,我的感觉你不如读得少,但是要读得好。毕飞宇老师说到跳远,首先要跳到8米的距离,跟我们的阅读是一样的。如果从差的开始读,要到50年以后才能读到经典,如果一开始就读经典,读一个能跳8米的距离,达到这个以后很多读书是一览众山小。现在生活诱惑太大,由于阅读分配的时间少,我想我们更有这个需要选择更好的书、精神高度最高的书。”而这个观点,正好与莫言不谋而合。

  小说可能成为经典

  王安忆有非常“顽固”的阅读习惯,“有一点像癖好,但一定得是纸质阅读。”王安忆担心,有了网络、手机的加入,纸质阅读会渐渐变得可有可无。至今坚持用笔写小说的王安忆还担心电脑写作会改变写作的实质,“首先它提供了速度的可能性,会写得很快,然后可能会变得粗糙,但是我现在很难预料。我个人觉得在屏幕上阅读也会改变实质的。”她提出了小说的另一种可能的发展方向:可能过了很多年之后小说也没有人看了,但它可能进入经典的领域。“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文具店里笔记本非常昂贵,就是因为它进入了经典。”

  莫言尝试过用电脑写小说,但是感觉不太好,因为花了太多时间上网,为了集中精力写小说,他就改回了用纸笔写作,“用纸笔写作有成就感,写完了抚摸着一笔一画写出来的小说,心里面的幸福感的确跟电脑写作不一样”。莫言也遇到很多年轻作家,已经熟悉了手跟键盘的关系,“写作的多样化、写作方式的多样化、写作类型的多样化、文学类型的多样化,我觉得没有必要改变,我们很多年来不是一直在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吗?”

  微博写作有利有弊

  莫言也玩起了微博,但他并不看好微博写作的质量。“几天涨了几百万的粉丝,我刚开始沾沾自喜,原来有五六百万人在关注我,后来他们说是僵粉,实际上关注你也就百八十个人。”有500多万粉丝的莫言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也考虑这个问题,“我闭上眼了,但是此刻在我眼前飞来飞去的都是短信、微博,不断地覆盖。你想那么多人在写微博,将来有谁的微博能留下来?大多数微博都是废话,即便我自己写的微博,开了一年多写了几百条,现在都忘了。”但是莫言认为,目前老一代的作家在写作,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小年轻作家也在写作,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也在写作,作家队伍有很多层次。“如果把写微博和写博客都算上,大家都在写作,这种群体性的基础肯定会产生高手。”

  刘震云同意莫言关于微博的文字意义和文学意义的说法,但他认为微博写作已经超过了文学的范畴。毕飞宇也这么想。不要说不用微博,毕飞宇还是这个社会中难得不用手机的人。但有趣的是,他却是微博的支持者,“大众写作其实是让更多人拥有了发言的权利和能力,这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如果只留下几个精英在写作,或把范围缩得更小一点,只有一两个人在写作,那一定是种生不如死的生活,无论微博给我们带来多少负面的影响,我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公众写作。” 

  本报记者  夏琦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专题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A09版:特别报道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法治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早间点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特别报道
   第A22版:特别报道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职场方圆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上海市第一届市民运动会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人生
   第B11版:好吃/美食大观
   第B12版:好吃/海上寻味
   第B13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4版:好吃/酒旗茶垆
   第B15版:好吃/美食地图
   第B16版:好吃/美食专列
   第B17版:生活之友
   第B18版:生活之友/时尚乐活
   第B19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20版:家居装潢
   第B21版:家居装潢
   第B2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23版:彩票看点
   第B24版:家居装潢
   第B25版:新民楼市
   第B26版:新民楼市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广告
   第B29版:广告
   第B30版: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
   第B32版:新民楼市
   第B33版:新民楼市
   第B34版:新民楼市
   第B35版:新民楼市
   第B36版:新民楼市
纸笔写作 感觉很有成就 公众写作 定会出现高手
阅读好似看风景
“速成粉丝”
周小燕明书展签售
上海人讲上海吸引“老上海”
辛遥明端上“快餐”
新民晚报特别报道A21纸笔写作 感觉很有成就
公众写作 定会出现高手
2012-08-16 2 2012年08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