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防御地点
在苏军的连续重压下,德军纳尔瓦支队经过在爱沙尼亚东北部的负隅顽抗,以及在纳尔瓦河畔桥头堡的反复争夺,终于不得不向后撤退。7月下旬,他们来到了坦能堡防线附近的蓝色山岭处。德军不顾疲惫,抓紧在原有战壕上建立新的防御工事,试图把蓝色山岭变成一处坚固据点。德国人将最东面的山岭称为孤儿岭,中间的叫做掷弹兵岭,而把西面的山岭称为城堡岭。
蓝色山岭虽然没有特别险峻的山地作为依托,但是其地形仍不失为一处理想的防御地点。相较于山岭周边的平原,这里就是当地独一无二的制高点。更重要的是,从纳尔瓦通往爱沙尼亚首都的公路也经过这里。这里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几场著名的战争,现在,一场更为激烈的夏季风暴即将刮向这里。
疲惫的军队士兵
在德军努力布防的时候,苏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正在集结重兵。而把守在三座山丘阵地上的德军,则是长时间没有得到补充增援的疲惫之师。更何况,尽管德军的总兵力近2万余人,但装甲部队只有7辆坦克和一批突击炮。不过,这是一支人员构成非常复杂的部队,里面的许多外籍士兵是在武装党卫队的鼓动下集结起来的纳粹顽固分子。
虽然这些德军士兵打算拼死顽抗,但纳尔瓦支队的司令官格拉瑟中将却显得信心不足,他请求最高统帅认真考虑敌我之间的巨大战力差距。然而,他的上级单位——北方集团军连一个援兵也派不出。于是格拉瑟直接从希特勒那里收到了熟悉的回应:“战至最后一人。”
激烈的火力拼杀
猛烈的打击在7月26日砸向了山岭。这天清晨,先是支援地面部队作战的苏军飞机向德军阵地猛烈投弹和扫射,接着是苏军火炮开始发威。苏军占据着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困守山岭的德国人对此无计可施。接着,在一片“乌拉”声的呼喊中,两个苏军步兵师在坦克团的支援下发起进攻,冲击势头非常猛烈,主攻方向是东端的孤儿岭。
德国守军拼命抵抗,那里的反坦克炮手连续击毁了十多辆苏军坦克,但在苏军士兵的重兵压迫下,德军南翼阵地率先崩溃,士兵纷纷逃亡。到了当天晚上,苏军已经成功控制孤儿岭的大部分地区。27日晚间和28日白天,德军发起多次反击,但被火力占优的苏军击退。德军将领最终只得下令放弃孤儿岭。
来之不易的胜利
攻克孤儿岭后,苏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掷弹兵岭”。29日上午,苏军步兵在100辆坦克的支援下发起强攻,但德军深感退无可退,反而生出了“置死地而后生”的决心。在德军居高临下的猛烈火力下,发起攻击的苏军损失很大。而一支德军生力军的意外出现,使苏军的战斗变得更加艰难。尝到甜头的德军将领继续派出援兵,苏军不得不放弃山岭外围阵地向后撤退。
8月2日,当苏军步兵蜂拥而上的时候,再次遭到居高临下的猛烈射击。苦战一直持续到8月3日,苏军仍然无法击退驻守山岭的敌人。又经过几天交战,苏军方面仅阵亡或失踪的人数就已超过3万人,受伤的人数更是惊人。苏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指挥部在8月10日下达了全线停止进攻的命令。不过,苏军很快于9月14日再次以三个方面军合力发起攻势,面对铺天盖地的苏军,蓝色山岭上的德军全部败逃,防线被轻易放弃。 隽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