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上海闲话
     
本版列表新闻
沪语趣谈~~~
沪语趣谈~~~
沪语趣谈~~~
沪语趣谈~~~
沪语趣谈~~~
沪语趣谈~~~
     
2012年08月2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沪语趣谈
《阿必大》搭仔上海方言
褚半农
  文∕褚半农

  《阿必大》是沪剧传统剧目之一,长期来深受观众欢迎。伊通过一个童养媳个悲惨遭遇,反映了旧社会婚姻制度个勿合理,搭仔受害人对迭个制度个憎恨搭反抗。《阿必大》一共拢总有3个版本,自然搭上海闲话有关。

  伊有两个公开版本,分别垃拉1957年搭1979年出版。照理讲,前头出版个应该更多地保留语言原貌,但情况并勿是迭能。最先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个《阿必大回娘家》,搭仔后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个《阿必大》,侪是删节过个整理本,也侪是文牧整理个,内容浪向倒相差勿是老大,差别大拉语言使用浪向。前者把蛮有地方特色个语言,整理辰光朝普通话靠拢,有个改成普通话词语,有个索性删脱了。如拿“猪猡”改成“猪”,“懒朴”改成“懒惰”、拿岁数“活在狗身上”改成“长在狗身上”等等,意思呒没变,但拉读唱辰光,因勿是“土语原话”,勿仅特有个韵味呒没了,还总有一种勿服帖个感觉,而1979的版本倒保留仔邪气多个特色方言词语。

  《阿必大》还有个内部版本,就是1959年1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入《传统剧目汇编》后出版个。同上头两个版本相比,迭个版本保留比较多个历史原貌,是个勿可多得个本子。因为是内部出版物,从“汇编”当中其他剧本印数有个仅几百册来看,当年印数也勿多,现在珍贵了。搿本《阿必大》所以值得上海方言研究者重视,原因一是里向内容比前头两个版本多仔交关。《阿必大》原本是一个多场次个中型剧目,迭个版本更接近于原始面貌,因为伊本来就是解放前个演出记录本。剧本老能反映当时个风俗特点,人际关系,语言面貌等等。就像是旅游时到仔一个充满着野趣个景点一样,让侬有眼睛一亮个感觉。二是因是舞台记录本,伊记录个侪是艺人演出时个各种口语,甚至骂人也侪用土语,客观浪保留仔大量当年行用个方言口语资料。比方雌老虎一上场自我介绍,有一段唱词形容伊个儿子人矮辰光,用仔“养死养煞养勿大”、“矮勃疏”、“一尺三寸长衫着地拖”等,迭些词句至今垃拉上海西南原松江府方言中常用。随着剧情发展,婶娘同雌老虎斗智斗勇,两个人之间个对白或唱词,全用方言,用词丰富,充满谐趣,邪气好个表现了两个人勿同性格特点。三是从书中语言看,当时个演员虽侪是上海城里人,但伊拉个说白念唱,其口音及表述都还保留着老派方言个特点,邪气“土”,更像现在个上海西南方言即原松江府方言,迭个倒也符合松江方言是上海方言之根个历史记载,勿像现在个上海话,正勿断抛弃老派方言而成仔区别身份个城里人语言。

  清代苏州人钱德苍编过一部《缀白裘》,也是舞台演出记录本,因里向保留仔大量吴方言语料,现在成仔研究当时语言极可宝贵个资料。所以讲,从上海方言研究角度讲,各个版本个《阿必大》值得重视,值得研究,当然侪值得收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法治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人才/品牌教辅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5版:教育周刊/暑假生活
   第B16版:教育周刊/专题报道
   第B17版:教育周刊/专题报道
   第B18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9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0版:人才
角里老白相
《阿必大》搭仔上海方言
便利店 烟纸店
“小丫头”歌
解释一下侬晓得个“农事谚语”
推扳【tebe】
新民晚报上海闲话B04《阿必大》搭仔上海方言 2012-08-29 2 2012年08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