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朱建华说,对10来岁的孩子们来说,“国际理解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学习能力和服务世界的意识。课程虽然用英语教学,但目的却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及不同背景间存在的共同性和可能引发的矛盾。据悉,通过政府购买课程的形式,家长并不需要为这门特别的课程埋单。
记者了解到,徐汇区自两年前便已开始探索“国际理解教育”,一门名为全球使者计划(WAP,Wor1dAmbassadorProgram)的课程已经每周一次利用品社课的时间,先期进入部分小学四年级课堂,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外教不会一下告诉你答案,而是一点点启发你,让你自己找到答案。”每周一个国家的探访之旅,让逸夫小学四年级男孩江骏扬的好奇心得到了很大满足。
参与课程试点的上海小学的校长毛坚琼觉得,除课程内容,外籍教师“让每一个孩子参与”的意识,值得中国同行借鉴。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