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走进上海书展的展厅,都有一种读书的冲动与欲望。就像坐在一桌丰盛无比的美味佳肴面前,腹中涌起一股强烈的食欲。然而徜徉在书海里,又感慨它的浩瀚和繁多,据介绍,今年书展有15万种书籍,真不知叫读书人如何“下箸”。开幕嘉宾裘锡圭教授说了一番话,意思是不管什么人,只要读好书,就能成为一个有书香气的人。
读好书,这个观点我十分赞同。书太多,而每个读者的时间、精力有限,只有择选最好的书来读,才不至于浪费生命,才会有心灵的收获。可问题是,茫茫书海之中,很难分辨哪些是好书。如今的出版商很会包装、炒作,你更难判别。一些出版公司推出好书榜,但多是自家的产品,在“王婆卖瓜”;有些文化名人推荐好书,都带有自己的偏好烙印;还有些畅销榜,原来我挺相信,后揭出背后有经济利益驱使。当然,众口齐赞的好书年年有,可惜太少了。
所以我就想,读书杂一些也无妨。这次在书展,我读了王蒙的《中国天机》,这是本谈政治的书,书中充满对摧毁旧社会的革命激情的赞扬,又近乎严厉地提醒,我们千万不能回到旧社会。又读了《2666》,书里杀人案的清晰描述,仿佛令世界各地的冷血杀手夜入梦中,物质世界的生命意义变得模糊。还读了可凡的《不深不浅》,艺术家们的生活感悟,与学者们比当然是浅了;可娱乐中的文化痕迹,谁又能说,没有一些周立波式的幽默深刻呢?《中国触动》又是本全面论述国内政治经济的书籍,虽然说“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相配合,创造出中国发展的奇迹,但这种模式还处于争议之中,开放式的评议总比封闭要好。有意思的是,我还读了本《人与车的沟通》,从书中了解到,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轮子上的国度”,因此产生了驾车文化。而“知车善用”是“王道”。
这些书是不是好书,我不敢保证,可能要让历史检验。但有句话叫“博览群书”,就是什么书都要读,开卷有益。读得多了,才有比较,才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好书。所以我的读书原则是读书无忌口,任何一本书都有它的营养。就像吃东西,五谷杂粮、鸡鸭鱼肉,都要吃一些,才能保持营养平衡。